在韭菜种植中,管理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管理策略,帮助种植者提高韭菜的产量和品质。
在11月中旬,首先要清理韭菜畦中的枯叶、杂草等,然后对行间进行耕作开沟施肥。通常每亩土地需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2500公斤或复合肥20~25公斤。施肥后要覆土,使其与韭墩齐平,并适量浇水待覆土下沉后,再覆盖一次细土,埋严韭墩。
韭菜在扣棚后约25天能出苗,当苗高达到6~7厘米时,应进行第一次培土,培土高度为3~4厘米;苗长到10~15厘米时,再进行第二次培土,培土高度为6~7厘米。这样做有助于保护韭菜的根部,并改善行间的排水情况。
韭菜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0℃,因此在棚内应保持白天20℃左右,夜晚在6℃以上。扣棚初期,如果气温偏高,可以在中午前后进行通风降温。在头刀韭菜收割前的4~5天,应适当揭膜放风,而在收割后则不需通风,待新叶长至9~12厘米并且棚内温度超过25℃时,再进行通风降温。
收割第一刀韭菜前不必浇水,当第二刀韭菜长到6厘米高度时,可以结合浇水追施复合肥20~30公斤或人畜粪肥1500公斤。收割前的4-5天再补充浇水,浇水量要根据棚内温度调整。之后每次收割后,要扒垄并晾晒鳞茎,待新叶出现后,再结合浇水追肥并培土。
当韭菜生长到20~25厘米高时进行第一次收割,之后每20~25天收割一次,通常棚内可收割3~4刀,亩产量可以达到3000公斤。在收割时,应注意最早的收割期应在出现5片叶子之后,且割刀不要下得太深,以免损伤鳞茎,造成缺苗断条。
大棚韭菜的主要病虫害包括韭蛆和灰霉病。针对韭蛆,可以使用50%辛硫磷8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进行灌根防治;针对灰霉病,请在病症初期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喷洒一次,连续喷2~3次,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通过以上的管理措施,种植者可以有效地提高韭菜的产量和品质,确保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韭菜“干尖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下一篇:日本冬韭:韭菜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