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窖囤韭,也被称为挖井囤韭,是一种独特的韭菜栽培方式。这种方法通过在平地挖浅井,并将井下扩大成窖来进行韭黄的种植。因为地下温度相对稳定,所以这种栽培方式管理风险较小,尤其适合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且紧实的地区,例如山东、山西、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在建窖时,需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土质黏稠且结构紧密的地方。这些条件能为韭菜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窖的构造主要由窖口、窖身和窖底三部分组成。窖口直径为1米,深度达到80厘米。窖身的高度应为2米,以便管理人员可以舒适操作。窖底呈圆形,直径在2-4米之间,并在中心留有一个高6厘米、直径66厘米的土墩作为管理人员的立足点。
一般可以利用1年生或2年生、健壮的韭菜根株进行培养,根株的管理要求与囤栽栽培相同。
进入冬季后,韭菜的上部干枯,养分已转移至根和鳞茎。在经过一段休眠期后,可以开始挖掘根株。根株挖出后要迅速整理并放入窖底进行密集囤积,注意不要过于紧凑,以防腐烂。
对于浇水的量要求严格,水量过少会影响韭菜的生长和质量,而过多则会造成根部腐烂。如果发现窖底湿度较高,则无需再浇水。不同的土壤类型也需要调整浇水策略。
封闭窖口后,窖内温度应保持在15-18℃,以促使韭菜生长。如需提高温度加速生长,可采用点燃麦秸的方法。注意确保窖内的氧气供应,避免火焰燃烧过长时间。
囤韭后的每8-10天需要检查一次水分,及时判断是否需要浇水或进行其他调整。确保根部健康生长,才能获得良好的产量。
从囤韭之日起,约30天即可开始第一次收割,窖底直径2.7米时可收获约100千克。后续的收割则可在每25-30天后进行,逐步降低产量。
在我国,因地域差异,人们采用了多种韭黄培养方法。例如,高纬度地区用马粪建温床,黄土高原地区利用窑洞,而寒冷北方则使用加温温室。每种方法均能结合当地的特点,取得良好的韭黄种植效果。
上一篇:韭黄草棚覆盖的栽培方法探讨
下一篇:鸡丝韭黄炒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