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叶片尖端干枯、变黄,是在韭菜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现象,菜农通常称其为“干尖病”。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病因,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减少种植损失。
干尖病常常由酸性土壤引起。对此,菜农可以使用生石灰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但在温室环境下,使用生石灰需谨慎,以免造成氨害。
在大棚中种植韭菜时,覆盖薄膜后可适量追施硝酸铵和尿素。硝酸铵应与水混合施用,而尿素也不宜直接撒在土壤表面。此外,应避免施用碳酸氢铵、饼肥和稀粪。建议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并遵循“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则,施肥后及时浇水。
当温室内温度达到20-25℃时,应开始轻微放风。随着温度的上升,逐渐增加通风量。但应注意,通风速度要慢,避免冷空气突然大量进入。白天温度应不高于30℃,夜间不低于8℃,以缩小昼夜温差。优先选择顶部通风口放风,有助于降温并排出湿气和有害气体。
在灰霉病发病初期,可以喷施50%的灰核威1000倍液或40%的菌核净2000倍液进行防治。每次收割后,应进行喷药处理。建议使用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新型杀菌剂,并注意轮换交替施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在施用农药时,应避免过量应用含锰的农药,例如代森锰锌和新万生等复配农药,以防止因锰过剩而导致的韭菜干尖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菜农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韭菜的干尖病,确保韭菜的健康生长,提升产量与品质。
上一篇:韭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与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