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矮化密植栽培是一种以高效生产椿芽为目的的栽培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采摘早且产量高。下面将介绍香椿的栽培要点。
选择适合的土地是成功栽培香椿的第一步。地块应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层深厚、疏松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地方。在栽植之前,需要对农田进行深翻和整理,并修好排灌沟渠。每667平方米的土地上需施用5000-7000千克腐熟有机肥,以提高土壤质量。如果土质太粘或者过于砂质,可在栽植穴内加入良好土壤或混入河沙和炉渣进行改良。
香椿的定植时间可分为秋栽和春栽。秋栽可以在秋季落叶到土壤冻结前进行,而春栽则要选择在植物尚未萌发的休眠期进行。定植的密度需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来决定,光照充足且土壤肥沃的地方可以适当密植;相反,密度过小会导致产量低,密度过大会影响通风和采光。在一般情况下,株行距为40cm×50cm,每667平方米应种植约3000株。栽植时需将苗木根系自然扩展,填土后踏实并及时浇透水,确保成丘形以保持水分。
苗木在定植前通常需要进行矮化整形,以促进多侧枝生长。如果苗木没有经过矮化处理,定植后应当进行平茬,从苗干15-20cm处剪去,促使下部萌发侧枝。当一级侧枝长到30cm时,可掐去顶梢,以刺激二级侧枝的发育。为提高产量,建议采用摘心、短截、化学处理、断根、环剥等多种矮化措施。
香椿密植后,根系 Growth 增加使得土壤变得紧实,每年需进行深度耕作,深度为15-20cm,同时每667平方米施用3000-5000千克有机肥。在水肥管理上,定植后要浇1次透水,后续根据土壤湿润度进行适量浇水。每年4-5月和7月各追肥1次,防止营养流失。
香椿在定植后的第二年就可以开始采摘。最初的1-3年内,每年只采摘1次,旨在促发侧枝。到第三年时,树干已定型,每年可进行2-3次采摘,收获顶芽和侧芽。适当管理的香椿园,可每隔20天进行一次采摘,年产量可达6-10次。采摘时应使用剪刀或高枝剪,避免用手拉扯,以免损害枝条。
通过以上的技术指导与管理,香椿的矮化密植栽培将有助于实现更高的产量和更早的采摘。实现高效的香椿栽培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也能改善市场供应。
上一篇:冬季温室高密度香椿栽培技术探讨
下一篇:香椿日常养护的关键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