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叶片尖端干枯变黄,这一现象在栽培过程中常被称为“干尖病”。干尖病的形成并非仅由单一病害造成,而是由多种因素引起。针对各类成因,菜农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韭菜生长需要中性土壤,pH值约在7。如果长期施用酸性肥料,如大量粪稀、饼肥或硫酸铵,将会导致土壤酸化,产生酸害,最终导致韭菜生长缓慢,幼苗和外叶枯黄干枯。
在扣棚前或后如果大量施入碳酸氢铵,或地面撒施尿素等肥料,都可能导致氨气过量积聚,危害韭菜。这种情况下,韭菜叶片会褪色和萎蔫,逐渐变为土黄色,并向下蔓延。
韭菜适宜的生长温度在5至35摄氏度之间,但如果棚内温度超过30摄氏度且不及时通风,或在高温天气突然变化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叶片枯萎,外侧叶尖先变褐色,最终导致枯死。
缺乏钙、镁或硼等微量元素,会导致韭菜不同程度的黄化和枯死。当微量元素过剩时,如锰过剩,嫩叶会受影响出现黄化现象。
在刮风天,如果放风不当,突然的冷风可能导致植物细胞缺水,导致叶片萎蔫和干枯,菜农将此现象称为“闪苗”。
灰霉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叶面出现水渍状小圆点,后期变为白色或浅灰色斑点,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叶片枯萎。此病通常在湿度过高或昼夜温差过大时发生。
对抗由于土壤酸化引起的干尖病,可以通过撒石灰来改善土壤的酸碱度。
在温室覆盖薄膜后,可适量追施硝酸铵和尿素,避免使用碳酸氢铵、饼肥和粪稀。补充有机肥时,特别注意微量元素的均衡,并遵循“少量多次”施肥原则。
在温室内温度达到20至30摄氏度时,开始适度放风。高温时要逐步增加放风量,切忌冷空气迅速大量流入,以保持室内温度稳定。
对于早期出现灰霉病的韭菜,可使用多菌灵或其他专用药剂进行喷洒。此外,收割后及时喷药也能有效预防病害再发。
注意避免过量使用含锰的农药,以防止因锰过剩而引发的韭菜干尖病。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措施,菜农可以更有效地防治韭菜干尖病,从而提高韭菜的产量与品质。
上一篇:韭菜的药用价值探究
下一篇:韭菜白斑病与叶枯病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