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灰霉病对叶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的症状。首先是白点型,病叶上会出现水渍状的灰白斑点,这些斑点可以是椭圆形或梭形,周围带有淡黄色,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斑会扩大并形成大块枯死斑,导致半叶或全叶枯死。在潮湿环境下,受损叶片上可能会出现稀疏的灰色霉层。其次,干尖型的表现是在割茬刀口处发病,最初呈水渍状,随后变为淡绿色,最后扩展为褐色边缘的条斑或“V”字形病斑,最终造成全叶干枯,并伴有近地表的灰色霉层。最后是湿腐型,在高湿条件下,叶片会形成深绿色的水渍状软腐,并伴有恶臭气味,同时生有密集的灰色霉层。
该病原真菌通过气流、灌水和农事操作进行传播,容易导致健康的叶片也感染。尤其在冬春季节,韭菜生长环境密闭,棚内温暖且棚膜滴水,叶面形成水膜,极易促使病害的发展。若多年生韭菜一旦发病,菌源会积累,并在随后的年份中加重病情,特别是在早春时,若棚内温度低、高湿、日照不足和通风不良,灰霉病可能会大规模流行。
为了有效防治韭菜灰霉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及时通风以降低湿度是防病的重要措施。为此,在扣棚之前要适量灌水,而在扣棚后则要控制灌水,特别是在每次收割后,要避免灌水。同时,棚室内严禁底风。在中耕培土时应细致操作,以避免损伤叶片,并及时收割韭菜,清除病叶和残叶以减少菌源。此外,增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以免形成叶片过于柔嫩而易感病。在夏季,要定期除草、追肥和合理浇水,以保持韭菜的根系健康。
在冬春季节,当韭菜株高达到4-7厘米时,或者在头刀韭菜收割后6-8天内,应立即采取药剂防治措施。在阴雨天可使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应施药250克,分为6-8个点放置,并用暗火点燃,关闭棚室熏蒸3-4小时。另外,可以在傍晚喷撒10%杀霉灵粉尘剂或6.5%多菌霉威粉尘剂,每667平方米使用1000克。在晴天可选择40%二甲嘧啶胺悬浮剂1200倍液或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施新生叶片和周围土壤。根据病情,药剂可连续使用2-3次,同时结合其他防治手段交替进行。喷药后,在晴天应及时通风散湿,每7天喷一次。
上一篇:美食野菜大棚苋菜的栽植方法解析
下一篇:韭菜在养猪产业中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