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邮政编码430056)培育的这款早熟品种,以其独特的特征和优良的适应性受到农民的青睐。
该品种具有蔓生的生长方式,植株长势旺盛,茎干粗壮、呈绿色,节间相对较短。叶色深绿,叶片较小,具体小叶的长宽分别为12cm和8.2cm。该品种的首次开花节点通常在第3至第4节,花为紫色,荚则呈绿色,形状为长圆条形,尾部略微弯曲,不带红嘴。荚的长度为57cm,直径为0.8cm,单荚的平均重量为18.88g,每株可结荚约14个,每荚包含约18.9颗种子,百粒重为14g。
为了确保早熟品种的高产量和优质,以下几点技术要点必须遵循。
在春季可提早播种,而秋季适当延后播种。每667平方米的播种量应为2kg,以保证良好的立苗率。
该品种适合进行密植,春季种植时每667平方米适宜种植8000株,而秋季可增加至10000株。但若春季降雨较多,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以避免植株之间过度竞争。
施肥方面,每667平方米需施入腐熟农家肥1000至2000kg作为底肥。在开花结荚后,可追施尿素5至7kg或复合肥10至15kg。此外,前期要适度控水,开花后应保持土壤湿润,遇干旱及时灌水,同时注意防止田间涝水现象。
为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建议使用50%甲基托布津的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的500倍液进行喷雾,以防治煤霉病、锈病、轮纹病和白粉病等疾病。同时,利用15%安打悬浮剂的3500倍液来防治斜纹夜蛾。
在收获时,荚条若颜色略显变浅,则可适时采收,确保最佳的收成质量。
该早熟品种不仅适应性强,对光周期不敏感,且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均能实现良好的收益,每667平方米的产荚量可达到1700kg,表现出优越的生长特性和经济价值。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科学的种植技术,农民可以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效益的最大化。
上一篇:豇豆疫病的识别与防治措施探讨
下一篇:豇豆幼苗根腐病的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