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豇1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从尼日利亚引进的一个矮生早熟的抗病豇豆品种。该品种于1999年2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中豇1号的生育期较短,春播约需85天,夏播则为60到70天。这种豇豆的生长特性为其栽培提供了便利,既可单独种植,也适合与玉米、高粱、谷子、甘薯和棉花等作物进行间作,特别适合在干旱和瘠薄地区的发展。
作为双子叶植物,豇豆的出苗特点是子叶先出土,且根系较深。因此,土壤的板结或坷垃会影响幼苗的出土。豇豆耐旱而不耐涝,因此在播种前应进行深耕整地,并施加足够的基肥。一般来说,每亩施用大约2000千克的农家肥,并混施30至50千克的过磷酸钙。整地后需将土地耙平,并开设小畦和排水沟,以确保浇水和排水的顺利进行。北方地区可采用低畦或平畦直播,而南方多雨情况下,推荐采用高畦以利排水。
豇豆喜欢温暖的生长环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至30℃,即使在35℃以上的高温环境中也能结荚。然而,它不耐低温和霜冻,因此在气温高于10℃时方可进行播种,通常播种期在4月中旬至7月中旬。由于其生育期较短,夏播尤为适宜。播种时可采用开沟条播或开穴点播,行距约为50厘米,株距为10至20厘米,每亩的苗株数应保持在1万株左右,播种深度为4至6厘米。
在播种后7至8天(夏播约为4至5天)应及时查苗补苗,以确保全苗的成活。在2至4叶期,可以结合间苗和定苗,拔除病株、黄叶和杂苗。由于雨后地表会容易出现杂草,因此在苗期内需要进行2至4次的中耕除草。若与其他作物间作,应随主要作物一起进行管理。在雨季应注意排水,干旱时及时浇水。此外,豇豆易遭受蚜虫、豆荚螟、红蜘蛛等病虫害,在生长期内需做好防治工作,发现问题后可选择使用氧化乐果、敌百虫或三氯杀螨醇等农药,在植株叶面喷洒2至3次,并在籽粒成熟后用磷化铝药物熏杀豆象,以保障豇豆的健康生长。
上一篇:豇豆锈病防治措施解析
下一篇:豇豆叶背面为何呈现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