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菇菌墙栽培中,填土的消毒处理至关重要,因为子实体病害的发生率与填土的洁净程度息息相关。因此,我们需要选用干净的土壤,并在使用前进行彻底的消毒。所需的填土有两个种类:一种是用来封边的,需选择黏性较大的土,以防止菌墙漏水;另一种是内部填充的营养土,应选用肥沃的菜园土。无论是哪种土壤,都应在地表面10厘米以下挖取,并在阳光下暴晒三天,然后加入1%的石灰和0.1%的多菌灵进行拌匀消毒。此外,营养土还需添加0.5%的磷肥和0.3%的尿素,以增强其肥力。 菌袋长度的选择菌墙栽培中,菌袋的长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通常建议菌袋的长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以确保出菇的效果最佳。 垒墙的最佳时机在垒墙的过程中,不应在菌袋刚满菌丝时就进行脱袋操作,建议等到吐黄水后(达到生理成熟)或开始形成原基时再进行垒墙。此时,选择生理成熟度一致的菌袋垒在一起,以便于出菇时有序整齐,同时便于管理。 适量补水的重要性在菌墙内进行适量补水是非常关键的,根据平菇的生理需要以及培养料的干湿度情况,适时补水。在栽培初期,菌袋内的含水量较高时,应减少补水次数,以确保培养料的湿度达到20%。在采收一潮菇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次大水,建议在停水养菌几天后进行,以避免过多水分影响菌丝生长。 空气与料面湿度的调整完成一潮菇的采收后,不仅需要向菌墙内部补水,还需对空气进行加湿,以保持料面湿润。如果发现料面过于干燥,应该及时喷水进行补湿,然后用薄膜覆盖。形成原基后,再将薄膜揭去,并保持空气湿度在80%左右,以促进平菇的健康生长。 |
上一篇:提高养猪瘦肉率的实用方法
下一篇:饲料喂猪的“两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