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两段出菇法育平菇,能够有效提高生物转化率,达35%。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高效的方法。
首先,在接种篷内进行菌种生产,使用此方法可以将工作效率提升3至5倍。开始前,需使用1%的来苏儿进行喷雾消毒,确保环境卫生。在接种时,将菌种均匀铺在袋口的料面上,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杂菌的污染风险,同时菌丝的生长时间也能缩短3至7天。
接下来的步骤是进行发菌管理。通过堆叠增温法和隔层疏散降温法来调整菌袋的温度。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菌袋的堆放层数,而在气温较高时则应减少堆放层数。菌袋的堆叠应按其自身长度逐条设置,并在条与条之间留出40厘米的走道,以确保通气良好。
出菇管理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首先是墙体双向出菇。当菌袋接种处出现原基时,及时打开两端,反卷塑料薄膜。随后,将开口的菌袋堆放4至6层,同时适时通风,创造一定的温差和散射光。要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85%至95%之间,室温控制在18至25℃,6天后便可见蕾出菇。通过合理调控温湿度,头潮菇的生物转化率可以大幅提高。
另一种出菇方式是大棚畦式覆土出菇。在二潮菇采摘后,去除菌袋,将菌块水平分为两半,并将切面朝上放置在棚内的低畦中。菌块之间保持1厘米的间隔,用干细土填充,并覆盖1至2厘米厚的土层,然后浇上营养液。营养液的配方为尿素1%、糖1%、磷酸二氢钾0.5%、石灰0.5%,并添加克霉灵和敌杀死的1000倍液。最后,营养液需浸泡菌块一昼夜后再进行排出。
通过以上的详细步骤,可以有效提高平菇的产量和质量,实现高效育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