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填土的消毒处理在平菇菌墙栽培过程中,子实体病害的发病率与填土的清洁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确保使用洁净的土壤并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填土时,建议准备两种类型的土壤:用于封边的土壤应选择黏性较大的,以防止菌墙漏水;用于内部填充的营养土应选择肥沃的菜园土。无论是哪种土壤,都应该在地表以下10厘米处挖掘,随后在阳光下曝晒3天。接下来,再加入1%的石灰和0.1%的多菌灵进行混合消毒,而营养土则需额外添加0.5%的磷肥和0.3%的尿素。 控制菌袋的长度在菌墙栽培中,菌袋的长度也需要合理控制。过长的菌袋会影响出菇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建议菌袋的长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这样更有利于出菇的整齐性和管理的便利。 适时垒菌墙在处理菌袋时,切忌过早垒墙。应在菌袋内菌丝充分生长并开始吐黄水后,或在原基形成的时期开始进行垒墙操作。确保相同生理成熟度的菌袋垒在一起,以便出菇时整齐,便于后续管理。 适度补水在菌墙内部补水时,应根据平菇的生理需求以及培养料的干湿程度,适时、适量地进行补水。初期时,菌袋内的含水量较高,需少量补水,以使培养料的湿度保持在20%左右。在首次采摘潮菇后,可以进行一次大水补充,但应在停水养菌几天后再进行。 调节空气和料面的湿度采完一潮菇后,不仅需要向菌墙补水,同时也要提高空气湿度,保持料面的湿润。如果发现料面过于干燥,需喷洒水分进行补湿。接下来,可以使用薄膜覆盖以形成原基,形成后再揭去薄膜,确保空气湿度保持在80%左右,以促进平菇的生长。 |
上一篇:鲜三杈草汁用于猪肺疫的疗效研究
下一篇:猪气喘病的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