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气喘病是一种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广泛分布于全球。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且病原体对于外界的抵抗力较弱。尽管该病在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但冬春季节,尤其是气候寒冷、潮湿或突然变化时,发病率往往更高。此外,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的欠佳也会加剧其传播。
猪气喘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和气喘,病变特征显示在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隔叶前缘,表现为“肉样”或“虾肉样”的实变。该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型病症在新疫区及新感染的猪群中多见,主要影响乳猪、断奶前后的仔猪及妊娠母猪。病猪会表现出呼吸困难,伴有腹式呼吸和痉挛性阵咳,体温正常,若有继发感染则会升高。此病程一般持续1至2周,病死率较高。
慢性型则常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主要症状为咳嗽,特别是在清晨或剧烈运动后更为明显,重者可出现连续痉挛性咳嗽。病程可长达2至3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此类猪更易受到继发感染,尤其在夏季会导致猪群的高死亡率。
为了有效预防和消灭猪气喘病,需坚持综合防治措施,同时辅以疫苗接种和药物控制以增强效果。
在未发病区域,建议采取自繁自养的方针,使用猪气喘病弱毒冻干疫苗进行接种,该疫苗反应较小,适合杂交猪免疫。此病主要依赖细胞免疫,使用弱毒株进行肺内注射,效果显著。疫苗应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并且每窝更换针头以避免污染。每年8至10月份,给种猪和后备母猪注射一次疫苗,仔猪在1至2周龄时进行首次免疫,8至11周龄时进行二次免疫。外购猪只如无临床症状应立即接种疫苗,未发病的猪舍也可进行紧急预防。
在已发病的地区,需加强日常隔离工作,对母猪实行单圈饲养,并集中育肥断奶仔猪,病猪应集中隔离饲养。可通过各种检疫方法逐步清除病猪和可疑感染猪,以扩大健康猪群。此外,在已爆发猪气喘病的场所,可及时接种疫苗进行预防。药物控制方面,建议给病猪注射抗菌药物如治喘灵、盐酸土霉素、恩诺沙星、泰妙菌素、卡那霉素等,以控制疫情。同时,利用饲料投药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