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筒的转色现象是菌丝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生理变化,标志着其生理成熟。适宜菌筒转色的条件包括温度在18℃至24℃之间,空气湿度保持在80%至85%,并需有一定的散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如果在转色阶段,室内温度超过25℃并持续较长时间,可能会导致菌筒大量分泌黄水和色素,形成厚厚的酱色菌皮。这种菌皮会阻隔空气,使菌丝无法获得氧气,进而影响出菇的过程。
当菌筒发育成熟时,进入出菇季节,可以使用直径约为鸡蛋的石块或木棒,从菌筒一端均匀敲打至另一端,每端敲打的点数分别为丛生品种6个和单生品种8个。敲打后,将菌筒放置于菇棚内,震压会使菌皮产生裂纹,促使内部空气流通,刺激菌丝加速扭结形成原基。经过敲打的菌筒出菇整齐且无畸形。
通过使用6至8毫米的钢丝,在菌筒两端各刺三个孔,同时在中间刺一个垂直的孔,确保孔洞刺透。刺孔后再进行敲打,并将菌筒浸泡在冷水中,以促进出菇过程。
针对菌皮较厚的菌筒,可以将其集中于一个菌棚内。当夜间气温降至15℃时,封闭棚膜,并在棚内设置两个相距约4米的炭火盆,盆内加入柴油进行燃烧。第二天早上10点,待温度回升后打开棚膜通风,此方法能够软化菌皮,促进顺利出菇。
在出菇温度过低时,可以先将菌筒堆积在室外阳光下,并用薄膜覆盖以提高温度。当温度升至20℃时,对菌筒进行冷水浸泡,以达到适宜的含水量。随后将表面水分晾干并重新堆积覆盖薄膜,通过引光和保湿催促形成菌蕾,通常需时5至8天。这种方法尤其对厚菌皮和表面干燥的菌筒效果显著。
上一篇:母猪多胎高产的6招
下一篇:母猪食用酒糟过量可影响产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