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仔猪在出生后的头30天内,其损失和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在第一周,死亡率常常超过6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仔猪被母猪误压致死以及因抵抗力低下而罹患疾病,如仔猪黄痢和感冒。因此,做好仔猪出生后第一周的饲养与管理至关重要。
在仔猪出生后的第一周,温度管理非常重要。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到30℃。考虑到农户的实际情况,可以在母猪圈一侧建造一个简单的保温室。保温室的尺寸建议为长1.2米、宽0.75米、高1米,并在一侧底部留一个小门供仔猪自由出入,门的宽度为0.15至0.20米,高度约为0.20米。加热可以通过悬挂250至500瓦的红外线灯泡或使用热水袋实现,同时在保温室的中央悬挂干湿温度计,以便随时监测温度和湿度。
保温室的地面可铺设一些铡短的松软垫草,并注意定期更换,以保持环境的干燥和卫生。
初生仔猪在出生后必须通过吸吮初乳来获取必要的免疫力和营养。如果没有充足的初乳,仔猪容易患上多种疾病。因此,饲养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奶水分配情况,一旦发现仔猪争抢同一乳头,必须及时调解。建议将体弱的仔猪固定在前、中部,而更强壮的仔猪留在中、后部,以确保每只仔猪均匀发育。如有必要,可以额外补喂初乳。
尽管很多农户在仔猪分娩当天重视看护,但出生后的一周护理同样重要。为了防止仔猪被母猪压死,应为母猪设计防压隔栏。同时,要定期巡查,确保仔猪不会饿死或冻死。
由于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非常有限,缺铁会影响其造血功能。此外,缺硒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给仔猪补铁和补硒显得尤为必要。补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在仔猪出生后3天内,给其颈部或臀部注射右旋糖酐铁钴注射液以及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或可使用铁、硒合剂,具体用量请遵循产品说明。
另外,可以将0.25%硫酸亚铁和0.1%硫酸铜溶液涂抹于母猪乳头,供仔猪食用。同时,圈内可撒布干净的红黏土,让仔猪自由采食,以补充缺乏的铁元素。
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母猪因各种原因死亡或无法提供足够哺乳的情况,此时需要将无母奶的仔猪寄给其他母猪哺育。在这样的情况下,务必确保所有仔猪在合并前都已吸足初乳,并利用仔猪发达的嗅觉特性进行混喂,以提高寄养的成功率。
为了预防仔猪未来发生猪瘟等疾病,建议在仔猪出生后并未吃奶之前及时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并在接种后2小时再让仔猪自由吃奶。此外,可以给母猪服用“止痢散”或土霉素,以预防仔猪发生红、黄痢。一旦仔猪出现相关疾病,需立即给其喂服止痢膏,并使用杀痢王溶液进行皮肤处理,通常在用药1至2次后可见疗效。
上一篇:提高母猪产仔量的饲喂策略
下一篇:母猪生长环境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