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目前拥有苦竹笋用林面积达到2021亩。由于监管不善,出现了乱砍乱伐的现象,导致大部分苦竹笋林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且林分分布稀疏、小型、老化和病态。每亩的竹子数量相对较少,生产的笋量仅为40至60公斤。通过对低产、老化的苦竹笋林进行改造,亩产竹量可提升至600至900株,笋产量可达到250公斤,年效益超过1500元。
苦竹笋肉质鲜嫩,颜色洁白,富含丰富的粗纤维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能够促进消化腺分泌,清除肠胃毒素,并具备降压降脂的药用价值。甘苦的味道清新可口,非常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成为上等的佳肴。同时,竹杆也是市场上受欢迎的产品。因此,经营苦竹生产是一项投入少、回报快,适应性广泛,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短期项目。
对低产与老化的苦竹笋用林进行全面清理,清除其中的杂灌、病竹以及过密、生长不良的苦竹。每平方米应保留1至2株生长强健的苦竹,以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坡度在20度以下的区域需进行全面深翻垦复,而20至25度的地段则实施带状深翻。25度以上的坡地,仅需清除杂灌及病竹。施肥方面,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在垦复期间施入,每亩施用厩肥150公斤和饼肥100公斤,若使用化肥,每亩可使用复合肥35公斤。
在出笋盛期适时留养新竹,确保不同年龄结构的良好比例,同时要清除病笋与小笋。合理采伐时,应选择竹林休眠期进行,确保留大砍小的原则。分散采伐有助于维护竹林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在垦复施肥后,需使用竹叶、稻草等物料进行覆盖,厚度应达到30厘米以上,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湿度、抑制杂草生长,并提前出笋。
虫害主要包括蚜虫、介壳虫和竹螟。防治措施可使用50%乐果乳剂1000至2000倍液进行喷洒,或用尿洗剂进行喷杀。利用赤眼蜂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也是有效的应对策略。
煤烟病的表现为竹株及叶片上出现黑色粉末,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防治措施包括及时处理虫害,保持竹林的合理种植密度,以降低湿度,从而减少煤烟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改造与管理技术,我们可以有效提高苦竹笋的产量与质量,进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上一篇:麻竹竹笋的制作工艺解析
下一篇:毛竹笋产品的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