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在一些地区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提升其笋的早期产量对于农民和种植者来说尤为重要。其中,覆盖技术是一项简便且高效的措施。研究显示,雷竹的出笋起点温度在9-10℃,而冬季的平均气温则在3-5℃之间,因此采取保温和增温的手段是明智之举。
为了确保雷竹能够早期出笋,使用合适的覆盖物至关重要。一般来说,竹叶、谷壳和稻草是较为常见的选择。其中,竹叶的保温和增温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谷壳,而稻草的效果相对较差。然而,竹叶来源有限,因此可以考虑将谷壳和稻草混合使用,这样的组合能够使雷竹笋提前30-45天出笋。
覆盖的最佳时间一般在12月的上旬和中旬进行。经过覆盖后,通常在30-40天内即可看到出笋,恰逢春节前后,能够获得较高价格,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覆盖时间过早可能会因为外界气温较高而失去效果,而时间过晚则可能导致竹笋进入休眠期,影响出笋。
覆盖物的厚度一般建议在30厘米左右。过薄的覆盖难以发挥保温和增温的效果,可能无法达到出笋所需的温度;而过厚的覆盖虽然能够快速出笋,但会影响母竹的养分摄取,导致后续产量下降。因此,合理的厚度设计是关键。
覆盖时,可将切短的稻草与厩肥混合铺在下层,厚度控制在15-20厘米,并在上层用谷壳进行保温,厚度在10-15厘米。这样的覆盖方式可以有效地结合增温与保温的效果。
在覆盖之前,应先将竹林地削平,再用液体肥料浇灌以增加湿度。覆盖物的铺设可以分两次进行。在覆盖后,如果遇到长时间干旱的天气,需要适当浇水以提升土壤湿度。此外,建议每亩使用尿素或人粪尿进行施肥,以促进雷竹笋的产量。
在覆盖地挖笋时,可以用脚轻踩覆盖物以触及竹笋。在挖出竹笋后,建议在穴内施少量尿素并复土以及覆盖物,帮助竹鞭快速恢复。挖笋的过程中,建议逐步减少覆盖物,以调节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促进母竹的养分吸收。最后,随着气温的上升,经过适当的时间分两次撤掉覆盖物。
通过科学的覆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雷竹笋的早期产量,为种植者带来可观的收益。
上一篇:毛竹笋林地的选择与春季管理策略
下一篇:苦竹笋的家庭加工与贮藏保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