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地的清理是竹林管理的重要环节。首先,需要清除竹林中的竹蒲头、老鞭、树根和石头,以改善鞭根的吸收功能,促进新鞭的生长,增加幼、壮龄竹鞭的长度和粗度,从而提高发笋的能力。
土壤改良方面,结合挖冬笋时深翻土壤40-50cm,将土块翻身敲碎,同时施加肥料,如栏肥、塘泥和垃圾等。夏季可以结合除草埋入青草和竹叶,以保持土壤的疏松和肥沃。
施肥量的测算是确保竹子健康生长的关键。毛竹每年的生长量中,地上部分占75%,地下部分占25%。根据这个比例,可以利用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来估算地下部分的产量,从而测算出年施肥量。氮、磷、钾的配比可采用5:4:3的模式。
施肥时间与方法通常按生长期进行,一年内分春、夏、秋、冬四次施肥。四季施肥量的比例为春:夏:秋:冬=2:3:2:3。具体施肥时间包括:春施长笋肥,夏施发鞭肥,秋施发芽肥,冬施发笋肥。
培土是促进四季产笋的重点,通过培土可以保持土壤疏松深厚,延长竹笋的生长时间,提高竹笋的粗生长和高生长。培土的厚度应根据林地条件和竹子生长情况而定。
在四季产笋的毛竹林中,母竹的留养量应逐步达到180-200株/亩,每年的新竹留养量为60株左右。竹龄结构应调整为1:2:3度竹=1:1:1。留养母竹的时间应选择在出笋高峰期的后一段时间,以避免对竹笋产量的影响。
挖冬笋的方法有三种:全面翻土挖笋、沿鞭翻土挖笋和开穴挖笋。全面翻土挖笋可以结合冬季松土进行,细致深翻。沿鞭翻土挖笋时,需选择3-4年生的壮龄母竹,找到黄色或棕色壮鞭后进行挖掘。开穴挖笋能促进竹鞭上其他笋芽的生长。
春笋分为潭笋和毛笋,挖笋后要及时盖土,以免竹鞭裸露。
在竹林中每隔4-5米开一水平施肥沟,施加腐熟的有机肥和化肥,以显著提高鞭笋的产量。
鞭笋的挖掘期与竹林培肥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当鞭梢顶端向上斜伸、表土开裂时即可挖掘。挖时要将表土铲开,截取顶端鞭梢,挖后覆土并保持湿润,以促进竹鞭的生长。
上一篇:竹笋栽培技术中的肥水管理要点
下一篇:春毛豆移栽育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