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栽培竹林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肥水管理至关重要,能够有效促进竹子的生长与发育。
新栽的竹林需在春夏季节用稀释的人畜粪尿或尿素进行分次施肥,以促进根系发展和新竹的抽长。进入秋季时,结合除草和松土工作,施用栏粪或堆肥,将肥料翻入土中。对于成林后的竹子,每年春笋采收后,在挖笋的穴内施入约1000公斤的人畜粪尿,以保证全林的肥料均匀分布。另外,秋季可施用1000-1500公斤的栏粪成堆肥,并在冬季用塘泥或河泥进行铺盖,以供给养分和保护根系。
在南方地区,梅雨期和夏秋台风期间,需特别注意排水,防止低洼处积水导致根部腐烂。遭遇秋旱时,及时灌水以防止土壤过于干燥影响竹笋的形成。对于降雨较少的地区,应加强灌溉,特别是在春季出笋和夏季发鞭的季节。
竹林的栽培管理包括除草、松土、埋鞭、铺土等多项工作,以确保竹子的健康成长。
新建的竹林在松土前易长杂草,因此每年需进行两次除草和松土。第一次除草应在新竹枝叶展开后、梅雨来临之前进行,这时杂草较嫩,容易处理。第二次除草在8月进行,此时杂草种子尚未成熟,除草不会造成种子扩散。竹林郁闭后,每年定期在7-8月间进行一次除草,并在新竹周围进行适度松土,以促进根系的健康发展。
新竹的鞭根多分布在表层土壤中,因此需在松土过程中清理衰老的鞭和浅鞭,以诱导新鞭向深层土壤生长。同时也需加厚耕土层,促进竹子的健康发展。
在新竹生长的10-11月间,应对竹秆的先梢进行钩梢,以减少风雪对竹子的影响,抑制竹秆的顶端优势,并促进行鞭和竹笋的生长。在钩梢时应保留15-17片左右的枝叶。
在竹林建立的前5-6年内,应选择粗壮且位置适宜的春笋进行保留,确保竹林的均匀分布。在砍伐老竹时,合理选择留存的竹子,以提高林内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的肥水管理和有效的栽培措施,不仅能提高竹子的成活率,还能促进竹林的健康生长,从而确保竹子的优质产出。
上一篇:苦竹笋的家庭加工与贮藏保鲜技巧
下一篇:毛竹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