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笋竹两用林是指在同一片竹林中,同时生产优质的竹材和竹笋。这种经营模式旨在将竹材和竹笋作为竹林的主要产品,从而充分发挥竹林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建立合理的竹林结构是实施毛竹笋竹两用林的基础,理想的结构应是中密度、中径级和轻龄级。每亩的立竹量以140-180株为宜,阳坡竹林和钩梢竹林的密度可以适当增加,而立竹的粗细不应过于悬殊,建议树围在30-33厘米之间。
竹林施肥一般在秋季的孕笋期(9-10月)和春季竹笋的萌动生长期(2月)进行。
施肥量依据竹林的状态及产量指标来确定。通常,每年每亩施肥约4000斤,肥料可以为化肥或有机肥。
施肥主要有三种方法:沟施、株施和篼施。沟施是沿水平线开深15-20厘米的沟,施肥后覆盖并踏实以减少流失;株施是在竹子上坡方向30厘米处开半月形沟,深度约15厘米;篼施则在陡坡竹林中进行,直接在竹子上坡的位置挖洞放入有机肥,并覆盖土壤以压实。
为了提高竹材和竹笋的产量,需要实施定量、定时和定点的管理。例如,按照竹林结构决定每亩需要保留的竹笋数量(一般为60-70株),并在适当的时间选留出土的竹笋。
挖取早期春笋时,及时挖取最早出土的竹笋,以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冬笋,挖取的时间应限制在12月至春节前10天,避免挖掘小于0.5斤的冬笋,并避免伤及小冬笋和鞭芽。
合理的伐竹方法能帮助维护竹林的结构,每年伐竹数量不应超过生长量,一般为每亩20-30株,伐竹的年龄应在6年以上,且应在冬季进行。
垦复的最佳季节是在发竹的当年夏季,坡度小于25度的竹林需实施带状轮垦,以清除竹蒲头、柴蒲头和石头,同时进行适当的垦复。
每年梅雨季节,应将竹林中的幼嫩杂草灌木劈倒,并均匀铺于林地,以便分解腐烂后为竹鞭提供养分。
上一篇:雷竹笋高产栽培技术指南
下一篇:美味苦竹笋的腌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