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禾夜蛾,又称竹笋夜蛾,是竹笋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会蛀入竹笋内部,取食笋肉,从而导致竹笋出现缢缩、变黄的现象,最终腐烂并散发异味。受害的竹笋不仅口感变差,内部还可能留下虫道及虫粪。受损的竹笋多数会死亡,少数虽然能生长为竹林,但也因断头折梢及虫孔累累而严重影响竹材的利用率。在高严重性情况下,被害率甚至可达到90%。
竹笋禾夜蛾在我国每年发生一次。该害虫的卵通常在禾本科杂草的枯叶上越冬。到次年3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初孵出来的幼虫会转移到禾本科或莎草科的杂草上取食嫩茎。经过1至2次蜕皮后,幼虫会静止在杂草近根部开始生长。
成长的幼虫体长在26到47毫米之间,呈紫褐色,头部为桔红色,背线则为白色。当4月中下旬竹笋大量出土时,3龄幼虫会直接蛀入竹笋内部进行危害。到5月中下旬,老熟幼虫会离开竹笋并爬入松土中开始化蛹。蛹的体长约20毫米,呈红褐色。进入6月中下旬,成虫开始羽化,成虫的体长为14到22毫米,颜色为灰褐色。雌性蛾在羽化后的当晚或第二晚交尾并产卵,通常选择快要枯死的禾本科杂草叶片边缘进行产卵,每头雌蛾的产卵量为112到525粒,平均约为382粒。卵近圆球形,直径约为0.8毫米,呈灰白色,随着草叶的枯死而自然卷曲包裹越冬。
为有效防治竹笋禾夜蛾,应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保持竹园内环境的清洁。每年8月至次年2月,要彻底清除竹林内及林地边缘的杂草,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卵。到3月前时,还需集中清除萌发的嫩草,进行堆集和沤肥,消灭其上的幼龄幼虫。此外,及时清除受害的竹笋并运出林地,可以有效减少幼虫的数量。
在药剂防治方面,建议每亩用12%施闲乳油70-90毫升,或用15%杜邦安打乳油10-18毫升。在出笋前使用任一药剂并兑水50千克进行喷洒,出笋后则应每隔一周喷洒一次,共进行两次。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控制竹笋禾夜蛾的危害。
上一篇:竹笋保鲜与贮存的技术与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