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扁豆(学名:Lens culinaris Medic.)是豆科小扁豆属中的一个栽培种,通常作为粮食和蔬菜食用。它还有别名滨豆或鸡眼豆,近年来逐渐受到了各国的重视。小扁豆是一年生或越年生的草本植物,源自亚洲西南部和地中海东部地区,最适合在冷凉气候下生长,通常种植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小扁豆适合生长在冷凉气候中,虽然在热带地区也可在寒冷季节或高海拔地区栽培。全球约有40个国家种植小扁豆,其中亚洲的生产量最大。根据统计,各国的小扁豆收获面积约为2862千公顷,总产量约为2264千吨。中国的小扁豆主要生长于山西、陕西、甘肃、河北、河南和云南等省。
小扁豆的染色体数为2n=14,主要有五种:L.ercoides、L.orientalis、L.nigricans、L.monbretii和L.culinaris。其中,只有L.culinaris为栽培种,这个种又可以细分为两个亚种:大粒亚种(L.culinaris ssp. macrosperma)和小粒亚种(L.culinaris ssp. microsperma)。中国已收集到约400份的小扁豆资源。
小扁豆的根系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浅根系(侧根多,根瘤较多,深约15厘米)、深根系(主根细长,入土深约35厘米)和中间类型。植株的形态以直立、丛生和半蔓生为主,高度在15至70厘米之间,茎为浅绿色,常有细小的茸毛。小扁豆的叶片为互生羽状复叶,通常有4到7对小叶,形状为卵形或线条形,颜色为浅绿或蓝绿色。
小扁豆为长日照植物,在15到16小时的日照下会提前开花,一些品种对光照的反应为中性。种子在土壤温度达到5℃时开始发芽,18-21℃是最适宜的发芽温度。小扁豆较耐旱,但不耐涝,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可在多种类型的土壤中种植,最佳土壤pH值为4.5至8.2。常见的前作物包括玉米、甘薯、油菜、黄麻和水稻等。
在温带地区,小扁豆通常作为一年生作物进行春播或夏播,而在亚热带地区则可作为越年生作物于秋季播种。播种方法包括撒播和条播,播种量根据品种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小粒品种每公顷需要35-70公斤,大粒品种则需110-150公斤,行距一般为20-30厘米,播种深度为4-5厘米。施肥方面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氮肥需适量施用以促进幼苗生长。
小扁豆在生长过程中主要面临的病害有锈病和萎蔫病,虫害包括蚜虫、豆毛虫和豆象等。成熟期容易出现落荚和裂荚现象,因此建议在约有2/3的荚果成熟时及时收获。
小扁豆的种子含有约25%的蛋白质、0.7%的脂肪和60%的碳水化合物,并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这使得小扁豆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早熟扁豆高效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