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Dolichos lablab L.)是一种一年生的豆科植物,广泛被称为老母猪耳朵或眉豆,并被收录于国家药典。这种植物多用其开白花的种子作为药材,具备温和的特性和甘甜的味道,主要归入脾胃经,具有良好的和胃化湿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暑湿内蕴、呕吐、泄泻和赤白带下等症状。
根据相关记载,白扁豆的种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和铁等。此外,鲜嫩的荚果也常常作为蔬菜食用。在中国,南方地区尤为适宜其栽培,特别是安徽、陕西、山西和河南等省份的产量最为突出。
白扁豆特点为缠绕性草质藤本,通常可生长超过10米,具有羽状复叶及3小叶。小叶的形状多为广卵形、卵形或近圆形,全缘。其花序呈总状,腋生,每个花序可多达10朵,花色为白色或淡紫红色。荚果呈扁状,有时呈现半月形,内部通常含有约5粒的种子。
该种子的形状为椭圆形且略显扁平,尺寸在10至14厘米长、7.5至11厘米宽及4至7厘米厚,表面颜色通常为白色、黄白色或污白色,部分可能微泛绿色或有小黑点。种子在成熟时的质地脆弱,而其胚根扁平且胚芽显著,子叶多为肥大且呈椭圆状或倒卵状。
白扁豆最适合在沙壤土或富含腐殖土的耕地中种植,整地时需翻耕15至20厘米,并清除石块等杂物,形成高15至20厘米、底宽40厘米的垄。
在北方地区,春播通常在4月中旬进行,播种时须将垄面耙平,刨坑并确保穴距在30至35厘米,穴深8至10厘米。施以足够的底肥后,将种子播入,每穴可放3至4粒,然后覆土4至5厘米,并适当镇压。根据土壤墒情,可选择是否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播种后约15天左右即可见苗。出苗后需立即进行间苗,每穴保留2株,同时进行除草和松土。当植株长到30厘米以上时,需要培土并设置支架,支架需牢固并有良好的透光性。当植株高度达到1米时应打尖,以促进分枝,增加结实量。雨季时需特别注意排水,以减少落花和病害的发生。
在留种时,种子田应保持稀植,每穴保留1株,确保足够的底肥,并适当修剪小侧枝,以促进果实的饱满和子粒的增大。在果实成熟时,可以分次收获,采用人工或机械脱粒,清除果皮和杂物后进行晾晒储存。
根腐病通常在梅雨季节高发,表现为植株萎蔫和根系腐烂。造成此病的主要原因是田间积水时间过长。因此,防治措施应包括及时排涝、播种前用药液处理种子以及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等措施。
常见虫害如黑色蚜虫,会吸食嫩茎和花序。防治虫害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处理,可以使用高效且低残留的杀虫剂进行喷杀,保持作物健康。
当白扁豆果实由绿色转为白色或黄白色,并且种子与果皮分离时,即可进行收获。通过人工或机械脱粒后,需去净果皮及瘪粒,晒至完全干燥。也可将扁豆放入沸水中煮熟,再冷水浸泡后取出种子晾干。外观上,饱满、粒度均匀且色泽一致的种子品质最佳。
白扁豆的包装应选择清洁、无毒且无异味的材料,最大包装重量应控制在50千克,以方便搬运。储存环境需保持干燥通风,防止鼠害和虫蛀。在运输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操作标准。
上一篇:启东特产:洋扁豆的独特魅力
下一篇:早熟扁豆高效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