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绵疫病,又名菜豆疫霉病,其病原为Phytophthora phaseoli Thaxter,归属于鞭毛菌亚门,主要危害扁豆及洋扁豆。该病害对作物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豆荚、嫩梢和叶片,其发病症状和传播途径是我们防治的重点。
扁豆绵疫病主要侵害豆荚、幼枝、花和叶片,初期症状表现为豆荚上出现水渍状的褐色斑点,随后渐渐发展出明显的白色霉状物,最终导致豆荚枯萎、变黑并死亡。同时,幼枝、花朵和叶片也会受到侵染,叶脉可能会变为紫色并表现出异常。病害发展迅速,短短几天内就能造成严重损失。
菜豆疫霉的病原特征包括孢囊梗的分枝结构及其孢子囊的大小。病菌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湿度较大时,孢子囊可通过风雨传播,导致感染。如果在生育后期,病菌会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以进行越冬。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尤其在25至28℃和高湿环境下,病害容易发生。
为有效防治扁豆绵疫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紫边扁豆、白扁豆等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推荐使用酵素菌处理的堆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提高土壤的健康度,增强作物抗性。
实施轮作,避免在湿地直接种植,建议使用垅作或高畦深沟种植的方法。同时要合理密植,防止地表湿度过大,并在雨后及时排水。
病害初发时,应喷洒相应的防治药剂,如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等,并每隔10天左右喷洒一次,连续防治2至3次。在收获前5天,停止使用药物,以确保作物的安全。
扁豆绵疫病对作物的危害不容忽视,了解其症状、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保障作物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扁豆花的腐烂病害解析
下一篇:扁豆叶点霉斑病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