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斑病主要影响植物的叶片,典型的症状为出现近圆形的褐色斑点,这些斑点的大小不一,直径从2毫米到15毫米不等。斑点的表面可能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通常在病斑上会出现针尖大小的小黑粒,这些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的颜色会逐渐褪为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处则可能呈现深色,变为暗褐色或红褐色。此外,病斑会变得较薄,容易破裂,部分斑块可能脱落,形成穿孔斑。
叶斑病的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主要是叶点霉属的两种菌,分别是Phyllosticta phaseolina Sacc.和P. dolichi Brun。这两种病菌虽然同属但不同种,通常以菌丝体和分孢器的形式存活于土壤中,越冬时依赖病残体。在春季,通过内生的分生孢子作为初次侵害和再次侵害的接种体,雨水溅射则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病菌能够通过植物的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植株。在多雨的年份或季节,病害发生的几率明显增加。尽管品种间抗病性的差异尚不明确,但这一点仍然值得关注。
为了有效控制叶斑病的蔓延,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或耐病的品种是防治叶斑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对植物进行合理的肥水管理,同时在适当的时机喷施叶面营养剂,以促进植株的健康生长,增强其抗病能力。
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关键在于及时喷药。在发现病症后,应立即进行连续喷药处理。推荐使用75%百菌清和70%托布津的混合液(比例为1:1,稀释至1000倍),或40%三唑酮多菌灵的1000倍液,或者60%防霉宝超微可湿粉的800倍液。同时,氧氯化铜悬浮剂与70%代森锰锌同样可以混合使用(比例为1:1,稀释至800倍液)。每种药剂可以喷施2至3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请确保喷洒均匀,覆盖充分。
上一篇:扁豆绵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下一篇:扁豆叶子卷曲的解决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