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属于唇形科紫苏属,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其根、茎、叶和种子均可入药。嫩枝和嫩叶具有特异的芳香味,可作为调味料和蔬菜食用,因此成为一种优质的出口创汇蔬菜。本文将详细介绍紫苏的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
播种前,需选用日本的食叶紫苏或国内的大叶紫苏品种。在选择苗床时,应挑选表土不易板结、通气保水性好且含有较高腐殖质的肥沃土壤。
每亩苗床需施用腐熟的鸡羊粪200kg或浓人粪尿400kg,翻入土内并晒垡10天。随后,撒施复合肥5kg和尿素2kg作为底肥。混匀耙平后,整平土面,苗床高度约15cm,长度和宽度根据地形和操作方便而定。
一般在3月中下旬进行播种,播种前在床面喷洒300倍除草剂以去除杂草。等喷药后4天再播种,可以将种子均匀撒在床面,覆盖薄土和稻草,浇水并盖上小拱棚进行管理。在育苗期间,需施用淡人粪尿2-3次,并进行间苗和定苗,苗距保持在3cm左右。同时,为防止幼苗徒长,要定期揭膜换气,苗龄约45天即可进行移栽。
紫苏能够适应多种土壤类型,但以pH值在6-6.5的壤土和沙壤土最为理想。大田的基肥建议使用有机肥,每亩施用腐熟垃圾肥5000kg、粪肥3000kg或者鸡羊粪1500kg,外加复合肥100kg。
定植通常在4月底到5月初进行,每畦栽6行,株行距设置为15cm×15cm,每亩可栽种1.5万至2万株。为了消灭杂草和防止地老虎的危害,可在定植前3天喷洒除草剂,并用糠麸和500倍液的敌百虫喷洒诱杀幼虫。
在定植20天后,已长成5茎节的植株需要摘除4茎节以下的叶片和枝杈,以促进植株的健壮生长。摘除初茬后的1周,当第5茎节的叶片宽度达到10cm时即可开始采摘,通常每次采摘2对叶片。每年的5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采叶的高峰期,这一阶段可以每隔3-4天进行一次采摘。
经过精心管理,一株紫苏全年的采摘量可达到36-44片,每亩可产鲜叶1700-2000kg,经济效益显著。
幼苗栽植成活后,需每隔半个月进行根际追肥,每次每亩施用人粪尿2500kg或尿素10kg,促进叶片生长并提高叶片质量。此外,生长期间应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浇水,特别是在高温干旱时。
常见的害虫包括叶螨、蚜虫等。可以选择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60%速灭杀丁乳剂10000倍液进行防治,并在每批叶片采摘后喷药,以确保紫苏的健康生长。
紫苏的采种可以在留种田进行,也可以在大田中选择部分植株作种株。红、绿色紫苏应绝对隔离种植,以防止杂交变异。为集中养分促进种子的成熟,应及时剪去花序上部1/3。待种子转为褐色后,即可进行采收。
综上所述,掌握这些紫苏的栽培技术,不仅能提高产量,同时也能确保其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上一篇:桔园中种植紫苏 有效控制红蜘蛛
下一篇:紫苏种植技术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