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整小核菌病是由真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引起的一种植物病害,属于半知菌亚门和无孢目。该病的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尤其是在蔬菜作物中,除了豆科蔬菜外,茄科和一些瓜类作物也容易受到侵染。
在田间识别齐整小核菌病时,主要的症状表现为茎基部受害。病部的皮层通常呈现水渍状腐烂,颜色为褐色且无明显边缘。在腐烂的斑面上可见白色绢丝状菌丝和逐渐褐变的菜籽状菌核。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部将环绕整个茎基部,导致地上部的叶片变黄、脱落,最终整株枯死。
导致齐整小核菌病的病菌主要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菌核具有极强的耐低温能力,能在-10℃的环境下保持活力,甚至在自然环境下可存活5到6年并具备萌发能力。研究表明,该菌最适合的发育温度为32-33℃,偏好酸性土壤(pH值约5.9),不耐干燥,适宜于潮湿环境。此外,该病在田间主要由灌溉水、肥料等介质进行传播,萌发时产生的菌丝可直接侵入植物造成伤害。
对于已发病的地块,在整地时可每667平方米施撒消石灰50-100千克,以调整土壤酸碱度为微碱性,从而抑制白绢病菌的生长。此外,加强田间管理是防治的关键,需及时排除积水,并确保株行间的良好通风和光照,以保持地面干燥。
增加施用农家有机肥料不仅可以促进土壤健康,还有助于拮抗微生物的繁殖,已经发现某些有机肥中含有能够抑制白绢菌生长的真菌。为了有效控制病害,可在发病期间喷洒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稀释为2000-3000倍液,每10天喷洒一次,重点喷洒植株的茎基部及其周围地面,建议进行2-3次喷洒处理。
上一篇:夏季豇豆防疫病的注意事项及对策
下一篇:豇豆干的制作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