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种子小,顶土力弱,种皮革质且富含油腺,导致其吸水和透气性较差。这些特性使得芹菜在高温条件下不易发芽,从而对育苗过程带来挑战。为此,本文将介绍一系列有效的芹菜播种育苗技术,帮助提高育苗成功率。
为了促进芹菜种子的发芽并提高出苗率,建议在播种前进行浸种催芽处理。在夏季高温的秋芹菜播种时,可以将种子直接放入凉水中浸泡12小时,期间搓洗2至3遍,以去除种子表面的油腺。随后,换清水再浸12小时,捞出后用湿布包裹,拧干多余水分,抖散种子,放置在阴凉处,如地下室或离水面20至30厘米的井中,进行催芽,保持温度在15至20℃。
在催芽期间,需每天用清水冲洗一次,以保持种子的湿润。大约7至10天后,种子便会发芽。当超过半数的种子露出芽时,即可进行播种。值得注意的是,当年收获的新种子通常有3个月的休眠期,发芽率仅约30%。为了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建议在播种前用0.1%的赤霉素液浸泡4小时,冲净药液后再进行催芽。也可以考虑将种子在5℃的环境中冷藏30天后再进行浸种催芽,经过这种处理后,发芽率可提升至约70%。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且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作为苗床。在前作收获后,翻耕土壤约20厘米,整平地面,并制作10至12米长、1.1至1.3米宽的畦。每畦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0公斤,并加入三元复合肥1公斤。整平畦面后,用脚踩实以保证土壤松紧一致,防止后续浇水后的塌陷。最后,建议在播种前喷洒48%氟乐灵乳油100至150毫升兑水80至100公斤,防治杂草的生长。
播种前需确保苗畦浇透底水,待水渗好后,均匀撒入催芽的种子,随后覆盖0.3至0.5厘米的细土。夏季育苗时,可使用遮阳网、草帘、玉米秸或树枝等材料覆盖,以降低温度和保持湿度,待幼苗出土后再移去覆盖物。还需准备好塑料薄膜,以应对大雨或暴雨骤袭,保护幼苗生长。
播种后应保持床面湿润,浇水的最佳时机为早晚。幼苗出土后,应逐步去除覆盖物,建议在傍晚进行,以防止幼苗晒伤。在出苗至第一片真叶展开前,由于苗根较浅,吸收力较弱,需每隔2至3天轻灌1次水,保持土面湿润。当幼苗长至3至4片真叶时,根系逐渐发达,此时应减少灌水量,保持见干见湿状态,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在此期间,结合浇水,适时施2至3次肥料,每次每10平方米施尿素0.4公斤或三元复合肥0.4公斤。
间苗应进行2次,第一次在幼苗出土后20天左右,当有1至2片真叶时,拔除密生的苗;第二次在幼苗长至3叶1心时,去除丛生苗、弱苗、小苗和病苗,确保苗距保持在2至3厘米。通常情况下,播后40至50天即可进行移栽,建议在定植前的7至10天进行炼苗,以提高成活率。
上一篇:夏季种植芹菜的技术要点
下一篇:大棚芹菜的多次采收栽培技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