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成鱼养殖技术介绍

养殖信息
2025-01-24 23:24:01
0

养殖方式

石斑鱼的养殖主要采用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其中网箱养殖因其高效率和便于管理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这种养殖方式具有放养密度高和良好生产效益的特点,因此发展迅速。在讨论成鱼养殖技术时,我们将重点关注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室内水泥池的养殖方法可作为参考。

养殖场地选择

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对于石斑鱼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养殖区域需具备良好的避风条件和适中的波浪,避免受到台风影响。理想的底质为沙质、砾质或礁石质,低潮时水深应在4米以上。同时,需确保潮流畅通,流速保持在0.20米/秒至0.75米之间。冬季水温应不低于15℃,且在22℃至28℃之间的水温天数应不少于200天。水质要求清新,适宜的盐度为25至32,pH值在7至9之间,溶氧量应在5毫克/升以上。此外,养殖场应远离工农业废水及城市污水的污染,确保环境的良好透明度和交通便捷性。

养殖季节

石斑鱼的生长周期因地区不同而异。在浙闽沿海为5月至11月,而在两广、香港和台湾沿海为4月至11月,海南则为3月至12月。石斑鱼从体长10厘米长到500克至750克的时长为16个月至24个月,通常可安排两种养殖周期。一种是于第一年3月到5月放养体长10厘米的鱼种,冬季时体重可达150克至200克,在网箱内越冬,翌年冬季前销售。另一种是3月到5月放养体重200克的大规格鱼种,冬季前养至500克至700克出售,或至第二年冬季时达到1.5公斤左右。相较之下,赤点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生长速度较慢,因此青石斑鱼和点带石斑鱼的上市规格需较大。

养殖密度

在水温为25℃的情况下,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放养密度建议为60尾至70尾每立方米。在实际养殖中,可以在3米×3米×3米的网箱内饲养约500尾成鱼。研究表明,当放养密度为15尾和30尾每立方米时,石斑鱼生长较快,而提高到60尾每立方米后生长速度与前者相似,无明显差异。然而,当放养密度增加到120尾每立方米,尾增重量减少,饲料转化率显著上升,存活率下降。因此,60尾每立方米的养殖密度被认为是最适宜的。

石斑鱼成鱼养殖技术介绍

饲料与投饵技术

石斑鱼为肉食性鱼类,主要饲料为新鲜的小杂鱼。根据鱼的大小,将小杂鱼切成适合的大小进行投喂。由于饲料种类的不同,投喂系数在5到12之间。使用蓝圆鱼作为饲料时,投喂系数较低,而眼睛鱼的投喂系数较高。随着网箱养殖的快速发展,饲料的供应逐渐紧张,因此推广人工配合饲料显得尤为重要。石斑鱼对饲料的软硬程度、颜色和口味等有较高的要求,偏好软颗粒、色浅且明亮的饲料。此外,调整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提升饲料的利用率,对石斑鱼的生长至关重要。在饲喂时,需视鱼的摄食状态调整投喂量,并避免一次性倾倒,确保饲料的有效利用。

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提升石斑鱼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选择合适的网箱和鱼排密度,以防止缺氧事故发生。此外,应定期清理网箱表面的污损生物,确保水流畅通。为保持同一网箱内鱼体规格一致,需定期筛分,避免因鱼体大小差异导致的生长不均。适量混养鲷科和杂食性鱼类,可促进生态平衡,提升整体养殖效益。定期检查网箱的安全性和水质,以确保石斑鱼在健康的环境中生长,从而提高其肉质鲜美度,预防环境恶化的事故。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