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鲳人工繁殖技术

养殖信息
2025-01-24 23:24:02
0

雌雄鉴别与人工催熟技术

淡水鲳的性别鉴别相对困难,其第二副性征在终生过程中并不明显。成熟雌鱼在酸性水环境中相较雄鱼,体色较为暗淡,同时胸鳍、腹鳍和臀鳍的红色更为明显,腹部的卵巢轮廓也较为清晰,其肛门则会明显突出。这些特征均是由于卵巢的压力所致。成熟的雄鱼在酸性水质中也有辨认特征,尤其是其腹部或侧线的下半部分呈现银白色,腹部比较平坦,泄殖腔紧闭,体表有一条明显的线条。

催熟方法及效果

为了促进亲鱼性腺的发育,可以使用药物进行人工催熟。通常在亲鱼达到两岁的时可以开始进行催熟工作。雌鱼在越冬后每半个月注射催熟激素。针对每千克亲鱼,使用RES(2mg)和LRH-2(A2μg)混合配置成针剂,通过腹部注射,这种方法经实践验证,不仅能加速性腺成熟,同时催产效果显著。

亲鱼的选择标准

在催产前需对亲鱼进行拉网锻炼,以避免致伤。选择体表光滑、无伤的亲鱼进行催产,雌鱼的腹部应有明显的卵巢轮廓,泄殖孔微红且微突更佳。一般情况下,即便腹部不松软,依然可以接受,因为淡水鲳的腹部肋间骨较为粗大,配合四大家鱼的特点有所不同。在挖卵器中检查卵巢样品时,卵粒要求呈现圆形且大小均匀,确保卵核的偏心率高于50%。选择符合这些标准的雌鱼催产效果较佳。初次繁殖的雄鱼可能很难挤出精液,通常仅10%到20%的雄鱼能挤出少量乳白色的精液,这些雄鱼在催产时亦可选择。

人工催情与产卵流程

淡水鲳的人工催产可借助“四大家鱼”催情的产卵池进行。一般选择40㎡至50㎡的面积,可以安置20组亲鱼。注射催情激素后,将亲鱼放入产卵池中并持续冲水以刺激鱼类交配。该过程的生殖生理机制是受到体液和神经的双重调节。实验表明,使用DOM或RES类药物,并结合少量LRH-A或HCG,能够在没有脑垂体的情况下确保激素作用达到排卵终点,从而成功获得高达100%的催产率和排卵成功率。

淡水鲳人工繁殖技术

催情效果及注意事项

催情时最适宜的水温为26℃到30℃,药物注射后的效果在6小时至8小时内显现。此时,雌雄鱼会表现出明显的发情行为,并进行激烈追逐,产卵前会发出“咯!咯!咯”的求偶声,此时可在产卵池中收集到受精卵。值得注意的是,若水温超过32℃,受精率会大幅下降,通常只有10%左右,且很大一部分为畸形胚胎,这在实际生产中是不被接受的。

受精卵的人工孵化技术

淡水鲳的卵子在吸水膨胀后会呈现半浮性,孵化可以采用家鱼的人工孵化环道或孵化桶。由于淡水鲳的卵膜胀幅度较小,卵子比重也相对较大,因此孵化时需增加水流速度,以确保卵粒在孵化器中的均匀翻动,从而实现90%以上的孵化率。

预防剑水蚤的方法

人工孵化的另一技术关键是清除孵化水中的剑水蚤。由于淡水鲳的受精卵在孵化器中停留时长,与四大家鱼的孵化特性显著不同。在28℃到30℃的理想条件下,受精卵至鱼苗出现通常需120到130小时。因此,孵化器中不应存在剑水蚤,因为它们会迅速繁殖,严重危害鱼卵和鱼苗。为避免剑水蚤进入孵化环境,可采用120目的网布制成开放式浮箱,对孵化水进行过滤,从而确保孵化成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