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试验

养殖信息
2025-01-24 23:23:06
0

摘要:在一项育苗试验中,研究人员通过50万粒受精卵成功孵化出34.8万尾仔鱼。在经过60天的培育之后,获得全长20.5-48.5毫米(平均全长26.5毫米)的斜带石斑鱼苗0.4万尾,育苗成活率达1.2%。育苗池水温与盐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7.3-30.5℃和31.5-32.0‰。实验中使用了多种饵料,包括牡蛎担轮幼虫、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等。试验经历了三个死亡高峰,分别出现在仔鱼开口阶段、稚鱼期及进入幼鱼期后,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斜带石斑鱼育苗研究的背景

斜带石斑鱼是我国海水网箱养殖中重要的高档鱼类,因其市场需求量大且价格较高,养殖技术的难度较大。一方面,石斑鱼在人工繁殖和育苗方面存在许多挑战,尤其是种苗的供应仍然依赖于天然捕捞。人工繁殖石斑鱼的努力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多方研究,许多国家已经尝试过不同种类石斑鱼的人工繁殖。在我国,已有多种石斑鱼类如青石斑鱼、赤点石斑鱼等成功繁殖,但要实现真正的产业化生产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验材料与方法

受精卵的来源与运输

此次试验使用的50万粒斜带石斑鱼受精卵于2001年7月14日至15日晚上在大亚湾自然产卵后收集,并在15日上午通过陆运和空运送至厦门市水产研究所进行孵化。

仔、稚、幼鱼的培育

自7月16日起,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仔鱼的培育。育苗池的规格为4.0m×2.5m×1.5m,通过调整光照和换水等方式,确保合适的生长环境,并采用多种饵料进行喂养,包括牡蛎担轮幼虫、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等。

实验结果与讨论

孵化率及育苗成活率分析

实验结束后统计显示,受精卵的孵化率为69.6%,其中严重畸形的仔鱼约占25%。从试验启动到60天龄时,成功培育出0.4万尾鱼苗,育苗成活率达到1.2%。

水温与盐度的变化

试验中水温及盐度的自然变化范围分别为27.3-30.5℃和31.5-32.0‰。这些条件下,斜带石斑鱼的仔鱼和稚鱼得以正常生长。

饵料及投喂量的影响

在28.5℃水温下,仔鱼在孵化后约45小时开启摄食。主饵料以牡蛎担轮幼虫为主,期间观察到仔鱼食欲良好,筹备了科学合理的饵料搭配,确保其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死亡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在育苗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死亡高峰期,特别是在仔鱼开口和稚鱼阶段,死亡现象十分明显。特别是饵料供应不足与营养不均衡是导致稚鱼死亡的重要原因。未来需要优化饵料组合,以降低死亡率。

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试验

总结

本次斜带石斑鱼的人工育苗试验虽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优化饵料供应和培养条件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期提高育苗成活率并为石斑鱼的产业化养殖打下基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