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的育苗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涵盖了从受精卵孵化到幼鱼阶段的多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鱼苗、鱼种往往被称为鱼花或水花,而经过人工控制环境从仔鱼到鱼种的培育则称为人工育苗。本文将详细介绍石斑鱼苗的育苗环境、准备工作以及各个阶段的管理方法,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一技术。
仔鱼在仔鱼期适合水温为24至31℃。水温低于22℃时,仔鱼摄食开口能力差,生长受限;而温度高于33℃时,仔鱼活动不正常。因此,维持水温稳定至关重要,推荐使用经过过滤的海水。
育苗池的水质参数应符合以下要求:pH应在7.8至8.8之间,溶解氧一般需保持在5mg/L以上,氨氮含量应控制在0.7mg/L以下。此外,光照强度应维持在5000至15000lx,建议在6000至8000lx最为理想。
石斑鱼孵化用水的盐度为30至33‰,能够提高孵化率。在育苗的前期,应保持相同盐度,后期可逐渐降低。
在进行孵化之前,需要彻底清洗孵化池并进行进水消毒,确保水体清洁。进水后应用适量消毒剂,并在适宜的水温(23℃以上)下放入受精卵,以72小时之间孵化出仔鱼。
育苗池需清理污泥并进行消毒处理,确认池塘内无病原生物后,再次进水并施加适当的肥水,确保为仔鱼提供丰富的自然饵料。
鱼苗从开口到成长的过程以三个阶段为主:第一阶段注重小型浮游生物,第二阶段转向稍大的浮游动物,最后则是靠近底栖生活的饵料如丰年虫、桡足类和肉糜。对于饵料的更换需要适时适量,以减少浪费和促进生长。
在仔、稚鱼的培育过程中,需定期监测水质,保持水体稳定,特别是盐度、透明度和氨氮含量。对于水质异常的情况,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如加水换水和施用特定的水质改良剂。
随着鱼苗的生长,容易出现互相残食的现象,尤其是在鱼苗密度过大的情况下。为减少这种现象,应定期分池,保持合理的密度,并适时投喂足够的饵料以确保鱼苗处于饱食状态。
在天气变化或环境刺激时,鱼苗可能出现应激反应。为此,可使用应激宁等药物,增强鱼苗的抵抗力,确保其健康成长。
通常情况下,经过30天的培育,鱼苗长至2.5至2.8厘米时即可进行起捕。此时,需排水至适宜深度,采用布网小心捕捞,确保鱼种的完整和健康。
总结来说,石斑鱼的育苗工作需要严格的水质管理、准确的饵料投喂以及精细的日常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育苗成活率,实现高效的养殖目标。
上一篇:石斑鱼养殖之综合症防治技术
下一篇:石斑鱼苗种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