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是一种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产奶量下降、酮血、酮尿等症状。该病通常发生在泌乳初期的高产奶牛中,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发病率逐渐增加。
长期饲喂高蛋白、高脂肪饲料而缺乏碳水化合物,导致机体动用体脂肪进行代谢,产生大量酮体。
由于产褥热、真胃移位等疾病引起母牛食欲减退,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而发生酮病。
病牛表现为顽固性消化障碍,食欲不振,体重迅速下降,粪便干硬,反刍减少。
伴随消化型症状,表现为神经症状突然发作,牛只不认槽,行为异常。
与产后瘫痪相似,但病牛产奶量高,体重减少,食欲不振。
通过询问病史、了解产前情况及日粮组成,结合血液和尿液检测,进行综合判断。
需与前胃驰缓及产后瘫痪相区别,前者无神经症状,后者通过补钙治疗有效,而酮病则无明显效果。
静脉注射葡萄糖、维生素及胰岛素等,通常连注2-3天可见疗效。
针对神经性酮病可用水合氯醛,解除酸中毒可用碳酸氢钠液。
可使用当归、川芎等中药,磨碎后开水冲服。
建议在产前1-2周增加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避免过肥或过瘦,并适量补充烟酸和丙二醇。
上一篇:奶牛皱胃变位的病因机制与治疗方法
下一篇:耕牛虱的有效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