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皱胃变位,是奶牛常见的皱胃疾病。根据变位方向,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临床上,左方变位的病例占绝大多数,发病高峰在分娩后6周内,成年高产奶牛的发病率高于低产母牛。
皱胃左方变位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饲养不当、疾病和管理不当有关。饲养不当如日粮中含有过多易发酵的饲料,可能导致皱胃蠕动性减少。某些营养代谢性疾病也会引发胃肠弛缓,进而诱发皱胃变位。
皱胃弛缓后,充满气体的皱胃位置改变,可能导致正常的吸收和代谢受到影响,造成营养不足。
食欲减退,青贮饲料采食量减少,产奶量下降,排粪量减少,精神沉郁,轻度脱水等症状。通过听诊可发现皱胃音异常,叩诊可听到高亢的鼓音。
结合听诊与叩诊,穿刺检查可明确诊断,直肠检查可发现瘤胃位置异常。
治疗方法包括滚转法、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滚转法是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特定的翻转动作使皱胃复位。药物疗法适用于不能手术的病例,需促进胃肠蠕动。手术疗法则在严重情况下进行。
皱胃右方变位是皱胃顺时针扭转至肝脏与腹壁之间,导致幽门阻塞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表现为食欲急剧减退,泌乳量下降,腹痛等症状,粪便呈黑色糊状,可能伴有血液。
手术疗法是主要治疗手段,需纠正皱胃位置并缝合定。保守疗法也可用于轻度病例。
合理配合日粮,及时治疗相关疾病,选育合适的奶牛品种,以减少皱胃变位的发生。
皱胃变位是奶牛养殖中的顽疾,需通过科学饲养和有效预防来减少损失。
上一篇:牛肋间皮下嵌闭性疝的手术治疗研究
下一篇:高产奶牛酮病的预防与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