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蔬菜的病害严重,农药使用量上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加大。因此,作为被誉为“自然食品”的金针菇消费量逐渐增加,价格也随之上涨,推动了种植面积的扩大,成为农民的新收入来源。青州市东夏镇的菇农王胜军便是这股趋势的受益者。
王胜军专注于金针菇的种植,发现其效益远高于传统蘑菇。金针菇的生长周期从10月底至清明前后,期间可收获三茬,而每斤原料能产出一斤金针菇。根据近几年的市场行情,生产一斤金针菇的利润稳定在1.0-1.5元之间。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食用菌,能够在2-18℃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因此菇农们通常选择拱棚种植。这种种植方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投资较少、收入较高。王胜军表示,建设一个实种1.5亩的大棚需要约3亩的土地,年收入可达10万元,若改为拱棚种植,则年收入可提升至12万元。
为了提升菇棚的空间利用率,王胜军采用堆袋出菇的方法,增加投料量,同时采用菌袋双头出菇的方式以提高产量。由于金针菇有向光性,容易弯曲,王胜军通过将熟料袋装出菇并进行灭菌处理来改善这一问题,促使金针菇直立生长,从而提高了其品质和市场价格。
王胜军在种植过程中注重环境控制,采用白天封闭、夜间通风和补光的方法,确保金针菇在最佳光照条件下生长。这种方式使得金针菇色泽纯正,质量优良。每100平方米的拱棚面积上可投入5000斤料,收入可达5000-6500元。
金针菇生产后剩余的菌糠具有多种用途。它不仅可以用于夏季草菇的生产,还可发酵后作为有机肥料施用,提高土壤肥力,或加工成饲料喂养畜禽,从而实现生态循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科学制定猪配合饲料的标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