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养猪业中,发酵床养猪方式凭借其环保和经济的优点正逐渐受到养殖户的青睐。本文将详细介绍发酵床养猪的猪舍建设、发酵床类型、垫料制作及猪只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掌握这一养殖技术。
发酵床养猪的猪舍可以在现有猪舍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或使用温室大棚。理想的猪舍应坐北朝南,保证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每间猪圈的净面积大约为25平方米,可容纳15至20头肉猪。此外,猪舍的墙高约3米,屋脊高度为4.5米,南侧中央应设置可开闭的窗户,以确保阳光可以充分照射到猪床的每个角落,从而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此外,在北侧应设计自动喂食槽,南侧配置自动饮水器,实现无臭和无蝇的环境。如果选择使用温室大棚,不仅节省了成本,还能更容易调节小气候。大棚在冬季提供良好的采光和保温性能,而在夏季则可通过放下遮阳膜来降低温度和提高通风效果。
发酵床分为地下式和地上式两种类型。在南方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通常采用地上式发酵床,其结构是在地面上砌成并填入有机垫料。而在北方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低,宜采用地下式发酵床,此方式需要挖掘50至60厘米的深度,并填满有机垫料。
发酵床的核心材料为有机垫料,主要成分包括稻壳、锯末、树皮木屑及豆腐渣等,占比达90%。其余成分10%为干净的土壤和少量粗盐。垫料铺设的总厚度应为60厘米,具体做法是在底部铺上锯屑、秸秆或稻壳,其中秸秆可放于最下层覆盖40厘米厚的玉米秸秆或30厘米厚的稻壳,最后再加上锯屑。加入的土壤应无化肥与农药的污染,盐的用量控制在0.3%左右。而酵美乐的使用则以每平方米1公斤为标准,例如25平方米的猪舍所需的垫料总重量约为2250公斤。在材料准备完成后,需要在猪只进圈前进行3至7天的预先发酵,以确保温度达到适宜水平。
在垫料的水分控制方面,总含水量需达到60%,且在握住材料时,手指缝隙应感到湿润但不滴水。适当添加酒糟和稻壳焦炭可提高发酵效果。
通常,肥育猪导入时体重应在20kg以上,进圈后不需要特殊管理。为了提高出栏效率,建议同一猪舍内的猪只体重应尽量接近。
发酵床养猪的日常管理与传统养猪相似,但也有其独特之处。例如,饲养密度应根据发酵床的状况和季节进行调整,一般建议每头猪所占的面积为1.2至1.5平方米。
总之,掌握发酵床养猪的关键要素,将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猪蹄筋的制作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