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是一种适温生长的菇类,尤其适合在夏季栽培。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富含蛋白质、糖类和多种维生素。草菇的栽培方法相对简单,生产周期短,通常在20天左右即可收获,其所需的原料来源丰富。不论是鲜菇、干制品还是罐头,草菇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草菇的菌丝体生长最佳温度在30~39℃,其中36℃为最优温度;而其子实体的生长温度范围在22~34℃,最适合的温度为30℃。在这些温度条件下,空气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95%之间,而培养料的温度应控制在32~38℃。
选择通风良好、排水方便且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为草菇提供一个理想的栽培场地。在选定地点清除杂草后,翻松土壤并喷洒浓石灰水以消灭土壤中的害虫。构建东西向的畦,宽度为1米,长度可根据需要调整,同时在畦的周围挖沟以利于排水和灌水。利用竹片搭建高度为0.7至0.8米的拱棚,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用土压住。
适合草菇生长的培养基很多,以棉籽壳作为主要培养料为佳。相关配方为:95%的棉籽壳与5%的石灰,水的添加量为干料重的1.8倍。混合后需放置发酵5至7天,在此期间通过打孔以增加通气,并定期翻堆以保证充分发酵,通常翻堆3次即可。
将发酵后的棉籽壳均匀铺至畦床,形成波浪状,宽度约30厘米,波高12至14厘米。播种可采用层播、穴播或混播,需确保播种量足够。随后为保持温度与湿度,加盖塑料薄膜并在棚上再覆盖草帘。
在生长期间需关注保温与保湿。白天温度较低时,适时揭开草帘增温;温度过高时则应适当降温。保持培养料的温度稳定在30至40℃之间,土壤湿润度适中是关键。此外,通风同样重要,特别在播种几天后需要适当增加空气流通,以促进菇体发育。
当菌丝体开始扭结时,需开始进行出菇管理。此时应加强对温度与湿度的控制,避免直接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同时,适量透光有助于菇体的健康发育。
草菇应在菇体长至鸡蛋状、尚未破膜时进行采收。过迟采收可能导致菇体开伞,影响其商品价值。在高温季节,草菇采收后4至5小时内若未及时处理,其开伞率可能达到50%,因此对于鲜销和制罐的草菇应迅速处理。
上一篇:如何判断养猪是盈利还是亏损?
下一篇:掌握空怀母猪的发情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