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芹是南方地区常见的蔬菜,近年来徐州引进了南方节水型水芹品种的湿栽水芹。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研究者总结出了适合苏北地区的湿栽水芹的种植模式和技术。
与苏南地区相比,徐州的降雨量相对较少,灌溉水资源紧缺,因此淹水型水芹的灌溉成本较高。而湿栽水芹作为一种节水型水生蔬菜,其生长期内不需要保持水层,只需确保土壤湿润,特别适合在低洼田块种植。根据近年来的观察,徐州的湿栽水芹主要有两种适宜的种植方式。
这种栽培方式要求大棚高度在1.5米以上,越冬期增加草苫覆盖。水芹一般于9月中旬定植,12月中下旬进行收获,株高可达到50厘米。收割后施肥并灌水,在第二年3月中下旬再次收获,株高可达60厘米以上。每亩地可实现两茬总产量3600公斤。
采用小拱棚的栽培方式,前期生长情况与大棚栽培基本一致,但在11月30日后,随着气温的降低,生长速度减缓。若不采用草苫覆盖,容易受到冻害,冬季无法形成商品产量。春季的温度回升后,生长加快,但在3月中下旬采收时亩产量为1900公斤,低于大棚覆盖栽培1700公斤。
在适应性栽培实验中,露地栽培的试验显示由于徐州地区冬季气温较低(约-10℃),导致水芹在11月30日后叶片和茎秆冻死,无法正常越冬。因此,苏北地区必须采用保护地栽培,推荐使用大型中棚进行栽培,并覆盖草苫,以在元旦至春节期间上市,比小拱棚多收获一茬,最终产量高出约40%。
为了确保湿栽水芹的质量,徐州地区适合采取育苗移栽的方法。
在育苗前10天左右,需从留种田中收割老熟母茎(茎粗约1厘米),捆成小捆并堆放在树阴下,堆高不超过1米,用遮阳网覆盖以保持阴凉。每日早晚喷洒凉水1次,保持堆内温度在23-25℃,及时翻堆,当芽长到1厘米时进行排种。
徐州地区湿栽水芹的育苗时可适当提高排种密度,母茎间距控制在2-3厘米。为了避免烈日暴晒,排种后应保持田面充分湿润,避免形成水层。
当幼苗长至10厘米时即可连根拔起,并按10-12厘米的间距移栽到露地或棚室内。移栽后应及时灌水,并保持土壤湿润。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保持薄水层,霜前再覆盖薄膜以保温。
定植前每亩施用腐熟粪肥1500公斤和复合肥20-30公斤作为基肥。活棵后,可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利用大中棚栽培的地块则需在每次收获后及时补充氮肥,并适当施用磷钾肥。
湿栽水芹为节水型蔬菜,在生长季节应保持土壤充分湿润。保护地栽培时,冬季可以适量灌水,但不应使用冷的河水,以免导致地温骤降。春季时,田间不能有明水层,只需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水芹属于叶菜类蔬菜,加之土壤湿度较大,因此农药的降解能力较差。病虫害防治方面,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在药剂防治上,可选择植物源农药和生物农药。如需使用化学农药,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品种,并严格控制用量,以确保安全间隔期。
上一篇:菌袋的转色管理
下一篇:怎样有效预防和治疗仔猪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