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生猪生产规模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缩短母猪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性能,经过四至五周哺乳后,即可断奶。断奶后的仔猪主要病症是下痢,此病一般可在断奶后的3~5天内发生,导致仔猪的生长受阻,甚至死亡,直接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仔猪下痢,安全平稳渡过断奶期,提高仔猪成活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日粮、生活习惯、环境以及保育措施的不当,造成仔猪断奶期间的腹泻,俗称仔猪下痢。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营养性和病原性两种,前者主要是由于日粮分配不合理,不适应仔猪的生理特点所致,而后者则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并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病理反映。
仔猪由以母乳为主的日粮一下子转变为以玉米、豆粕为主的固体日粮,显得非常不适应。因此,预防断奶后仔猪下痢的发生,日粮是关键。研究表明,仔猪在三周龄以前对固体日粮的消化能力极其有限,4周龄发育基本成熟,但功能尚不完全。实践证明,使用不同大豆蛋白质水平的日粮进行饲喂,大豆蛋白质越高越容易引起下痢。合理降低大豆蛋白的使用量,增加动物性蛋白和氨基酸的添加量,可以有效防止营养性下痢的发生。
断奶前仔猪的发育与采食是安全断奶的基础。要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每个仔猪都能吃到初乳,提高母乳质量。仔猪出生后3天内人工补饲含铁的补铁剂,以防止缺铁性贫血。提早开食,仔猪出生后7天内开始诱食,逐步刺激消化系统的发育,培养良好的采食习惯。
仔猪保育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仔猪病源性下痢的主要原因。定期的栏舍消毒和带体消毒能有效消灭环境和畜体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可采用1:8000~10000的“百毒杀”饮水,以代替抗生素,起到对消化道内环境的消毒作用。
做好饲养员及用具和外来人员的消毒工作,防止人为传播病原性致病菌。在断奶前7天内要避免防疫注射及阉割等不良刺激,确保仔猪安全渡过断奶关。
综上所述,有效防止仔猪下痢的发生,促进仔猪的生长,缩短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上一篇:越冬期利用保护地种湿栽水芹
下一篇:猪病手册--猪鞭虫病的防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