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袋在种植过程中,转色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不仅影响了香菇的成熟质量,也影响了后期的采收。为了保证转色的顺利进行,需要合理控制温差、湿度和光照。
在菌袋完全发满菌之前,就可以进行转色管理。若自然温度低于12℃,菌袋应按照井字形排列,堆高6~8层,每垛设置4~6排。可以在顶部覆盖塑料膜,但是底边要敞开以利通风。晚上可以加上覆盖物以保温,隔一天掀开一次覆盖物,以促进菌袋表面气生菌丝的倒伏,从而加速转色。当气温在13℃~20℃时,按照井字形排列,最高可堆6层,每垛3~4排;而温度在21℃~25℃时,建议采用三角形排列法,最高4~6层,每垛2~4排;气温超过26℃时,则应将菌袋单层斜立排列,并适当遮阴。
当自然气温在20℃以下时,菌袋可以任其自然生长,但在温度较高时便需要调控湿度。可以选择向地面洒水或喷洒覆盖物以保持湿度。转色后的菌袋失水比例应控制在20%左右,即转色后菌袋的重量应接近接种时的80%。这一标准是判断湿度是否合适的重要依据。
良好的通风管理可以有效排除二氧化碳,使菌丝获得足够的氧气,从而增强活力。此外,通风有助于均匀控制垛内温度,防止烧菌的发生,促进菌袋表面白色菌丝向转色方向发展。在温度持续超过20℃时,通风尤为重要。常见的通风措施包括调整覆盖物以保持垛内的通风量,以及在转色进行到一周左右时,进行倒垛和菌袋换位,结合强光照刺激,效果显著。
光照对于香菇菌袋的转色过程至关重要,缺乏光照将妨碍转色的正常进行。管理光照十分简单,可以通过揭开覆盖物进行倒垛和换位,或在大风天气时将菌袋暴露在外,自然接受阳光。不论是日常观察,光照始终能够进入菌袋。
转色成功的菌袋应该呈现棕褐色,且具有良好的弹性,原料颗粒依然清晰。成功的转色表现为手拍时发出空心木的响声,菌柱与塑料袋间基本脱离。一旦割开塑料膜,菌柱表面应当粗糙、硬实且干燥,硬度增加表明转色合格。而若是棕褐与白色相间,或基本为白色,且塑料袋与基料紧密接触的菌袋,表明未转色或转色不成功,此时需继续进行转色处理,避免进入出菇阶段。
上一篇:空心菜大棚冬季管理措施
下一篇:越冬期利用保护地种湿栽水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