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芹属于伞形花科,是一种宿根性、中型且半蔓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尤其在我县的城郊、洪庙和曲江新街等地,人工栽培的水芹面积已达到几十亩。
在我县,主要栽培的水芹品种为尖叶水芹。该品种的适应性较广,但茎叶中粗纤维含量较高,因此其品质被评为中等水平。每亩的产量约为1.5到2吨,产值则在1800到2000元之间。水芹的嫩茎是食用部分,适合炒食,尤其是凉拌具有更佳的风味。
水芹的栽种需要土壤肥沃,建议选择厚淤泥层且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施肥方面,以氮肥为主,同时搭配磷、钾肥。底肥方面,每亩可施入农家肥2500到3000公斤,尿素15到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由于水芹的生长特性,我县在一年四季均可栽种该植物。
水芹在生产中一般不采用种子繁殖,而是通过母茎或种茎进行移栽。栽植规格大致为每4×5寸,每3株组合成一丛,采用浅水栽培,水面深度为5到6厘米。栽种后约60到70天即可进行第一次采收,以后则每30到40天收获一次。
水芹喜欢凉爽的生长环境,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2到24℃之间。当温度超过25℃时,水芹的生长会受到抑制。因此,夏季的生长速度通常不如春季快。在肥力深厚的田块,整个生育期内一般无需施肥;而在肥力不足的地方,可以适量追施氮肥,以尿素为宜,每亩施用量为10到15公斤,同时要避免使用碳铵和硝铵,以防烧苗。
水芹的病虫害种类并不多,主要病害包括斑枯病,防治可以用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锈病可通过15%粉锈灵1000倍液及70%代森锰锌1000倍液联合喷雾,建议每隔7至10天施一次,连续防治2至3次。虫害方面,以蚜虫为主,可以使用2.5%鱼藤精乳油600到800倍液,或3%莫比朗乳油1000倍液及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