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作为一种既美味又营养丰富的食用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如果您想自己动手栽培金针菇,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您获得理想的收成。
选择合适的栽培季节是提升金针菇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南方地区的栽培期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北方地区因气候较寒冷,可选择秋季末至次年5月初进行栽培。如果您有地下室或防空工事进行栽培,栽培时间还可以适度延长。
栽培金针菇的场所应该洁净、通风良好,并能有效避光和保持湿润。室内需设置适当的栽培架——每架可设5至6层,层间距为45至50厘米,架间留出60厘米的走道,便于操作和管理。
金针菇培养料需以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玉米芯、稻草、谷壳等为主要原料,并可添加适量的米糠或麦皮、糖和石膏粉。其基本配比为主料73%、米糠或麦皮25%、糖1%、石膏粉1%。混合时需添加水,使含水量达到65%,pH值控制在6.5,然后将混合物装入广口瓶或塑料袋,封闭好瓶口或袋口。
在完成培养料的配制后,应将装好的瓶子或袋子放入高压灭菌锅或常压灭菌灶进行灭菌。高压灭菌需在1.5公斤/厘米²的压力下保持1至1.5小时,常压灭菌则在100℃下保持6至8小时。待培养料温度降至约25℃时,以无菌操作将菌种接入瓶内或袋内。
接种完成后,将瓶子或袋子搬入培养室,放在栽培架上,保持温度在23至26℃,以促进菌丝的快速生长。三到四天内,菌丝将开始萌发并深入培养料中,此时应将温度降低至20℃左右,以促进菌丝健康生长。大约15天后,菌丝可以长到瓶子或袋子的一半以上,此时可进一步降低温度至18至20℃,并加强通风,每天进行1至2次空气交换。经过25至30天的培养,菌丝生长至满瓶或满袋,即可进入出菇管理阶段。
当菌丝长满瓶子或袋子时,应马上移除瓶塞或解开袋口,去掉老接种块,并轻轻搔理培养料表面。接下来,用旧报纸覆盖瓶口或袋口,每天喷水1至2次,保持报纸湿润。温度需控制在13至16℃,而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至90%。当培养基表面出现琥珀色水珠后,约经过一周时间,菇蕾便可形成。
菇蕾形成后,您将能清晰看到菌盖的分化。当菌盖长至约2厘米时,应去除报纸并加强通风与降温。如果使用瓶栽,待子实体长出瓶口2至3厘米时,应保持栽培室黑暗,并在瓶口处套上喇叭形纸筒,以减少光线,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促进菌柄伸长,达到整齐的生长效果。袋栽的则只需在袋口覆盖报纸,随着菌柄伸长,逐步卷高袋口,确保袋内形成适合金针菇生长的良好环境。
在子实体接近采收时,应将空气相对湿度降至80至85%,使菇体稍显干燥,菌盖保持紧闭,便于后续加工和储存。通过掌握以上要点,将能助您高效栽培出优质的金针菇。
上一篇:金针菇铝塑复合袋包装的加工法
下一篇:金针菇出菇期的水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