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在常规条件下容易出现贮藏难题,货架期相对较短。采摘后两天,平菇会因失水而鲜度大幅降低,菇面开始转黄,并伴随异味的出现。尤其是在出菇高峰期,市场上鲜菇集中上市,价格往往大幅下降;而在出菇淡季或远离产区的城市,因供应不足,菇源匮乏常常导致无货可售。因此,有必要对平菇的贮藏保鲜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应选择八成成熟的平菇,剔除病虫害和损伤的个体。将处理后的平菇放置在洁净、阴凉且通风的环境中,利用排风扇进行1到1.5天的风冷预处理。这一过程有助于降低平菇的水分,从而延长其货架期。
将预处理后的平菇小心装入厚度为40到60微米的PE塑料筐中,每筐约7.5公斤。在菇面上放置两张干净的折叠卫生纸,再在纸面上放置一包约40克的保鲜剂。然后,盖好塑料筐的盖子,立即将其运往提前经过24小时预冷的冷库,以便迅速降温。当库温降至5℃以下时,使用真空泵对PE袋进行抽气减压,确保PE袋紧紧贴附于塑料筐。随后,扎紧袋口,防止空气渗入,并进行适当的堆放。
随后,将库存温度控制在1℃±0.5℃进行恒温贮藏。在出库前3天,对冷库进行缓慢升温处理,将温度从1℃升至10℃。如果是本地销售,温度应进一步升至常温。在发货前,卸下PE和保鲜剂,使用冷藏车将平菇运输至销售地,车箱内温度需控制在8到12℃之间。
实践证明,实施预升温措施和采用塑料筐贮藏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平菇在出库后出现严重结露现象。该技术不仅投资少、操作简单,而且在生产中见效快速。使用此保鲜技术所贮存出库的平菇无药物污染,符合卫生标准,确保了食品安全。
上一篇:生猪难养 应该采取应对措施
下一篇:母猪产前产后瘫痪原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