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的瘫痪问题常常困扰养殖户,尤其是在妊娠和产后阶段。了解其原因和预防措施将有助于有效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本文将详细探讨母猪的产前和产后瘫痪的表现及治疗方法。
产前瘫痪通常是在母猪怀孕后期因体内维生素及钙磷缺乏或失调所导致,或者因老龄化、体弱及饲养管理不当、缺乏运动等因素引起。该症状一般发生在分娩前几天或几周内。其表现包括后肢无力、无法久站、行走不稳及起立困难,严重时会导致卧地不起,食欲减退和大便干燥。
产后瘫痪与体内钙磷不足密切相关,也可能是助产时器械使用不当,胎儿过大导致强力拉出,从而损伤骨盆神经。此病多发生在产后2-3天内,患病母猪通常表现出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及奶量减少,甚至完全无奶。此外,还可能伴随肌肉震颤、触碰有痛感及行走不稳,严重者可能出现半身麻痹,卧地不起。
为了有效预防母猪的瘫痪,养殖户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保持产前、产后的防寒保温,保持圈内干燥,并增强适度运动,确保充足饮水以及合理的阳光照射。如果发现母猪有可能出现瘫痪的征兆,应立即将母猪与仔猪分开饲养。
一旦发现母猪瘫痪,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治疗配方:
可以使用骨粉或蛋壳粉、虾粉,每日15-40克,拌入饲料中,总共连续使用半月。
将羊骨或其他新鲜兽骨砸碎熬汤喂给母猪。
使用中药组合,包括独活、防风、桑枝、木瓜、川芎、牛藤各12克及甘草10克和200克肉骨共煲水混合后喂服。
静脉注射20%葡萄糖酸钙100-150毫升或10%氯化钙20-50毫升,或皮下注射樟脑油5-10毫升,隔天1次,直到康复为止。肌肉注射安乃近10-20毫升,每天1次,连续数天。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母猪瘫痪的现象,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