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与平菇之间存在显著的生态规律差异。黄瓜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而平菇则相反,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二者在棚室内的共生环境中,通过不同的生态因子形成互惠关系,从而提高了产量。
黄瓜的生长周期通常位于一年中的低温期,因此选择耐低温、耐弱光、结瓜节位低、瓜码密、抗病早熟的优良品种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长春密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推荐在10月18日播种,10月21日播南瓜,待10至15天后,即10月30日进行嫁接,11月18日定植。
在培育适龄嫁接壮苗时,建议使用黑籽南瓜作为砧木。同时,确保苗床营养土的合理配置,并做好种子处理和苗床管理,以促进健康苗木的生长。
黄瓜最佳的种植方式是采用上下垄的方式。大行距为80厘米,小行距为60厘米,其中大垄为旱沟,小垄为水沟。在浇水时,将水引入水沟,使其慢慢渗透至垄背,这样能促进黄瓜根系的发达,茎蔓的粗壮,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及时揭盖草苫,合理掌控棚内的生长温度是成功的关键。黄瓜的适宜生长温度在10至30摄氏度之间,而平菇则在4至30摄氏度之间。因此,昼夜温差的变化有利于二者的健康生长。此外,平菇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热量,能够提高棚内温度1.5至2摄氏度,进一步助力黄瓜生长。
为减少养分消耗,需及时去除卷须、雄花与抹杈,以保证棚内良好的透光条件。这一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黄瓜的生长效率。
可用20至30PPM的番茄灵蘸取雌花,以保证花果的成活率,避免化瓜现象的发生。
早收根瓜能够使植株更为旺盛,增加瓜码密度,为日后的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在平菇的生长繁殖阶段,当子实体形成时,仅需一定程度的散射光。因此,将平菇放于棚内黄瓜生长的地下部分和弱光区,可以满足其光能需求。通常在11月下旬进行接种装袋,12月下旬将已发透菌的料袋移入黄瓜的大垄之间,随即拆开袋口扎绳。料袋需顺垄平放,每垄放置六堆,每堆八袋,采用三、三、二的方式进行三层摆放。
开袋后的七天内进行采菇采摘。在采摘3至4茬后,由于水分与营养的不足,料袋会影响平菇子的生长。此时,可以将料袋薄膜去掉,将料块平埋至棚内空闲区域,并覆土1至2厘米,浇透水,7至10天后即可见蕾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