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其内含的甘草酸比蔗糖要甜200倍到300倍,因此被认为是最佳的天然甜味剂。随着国内外对甘草及其提取物需求的逐步增加,我国已成为甘草的主要出口国,尤其是在欧美和东南亚市场。然而,野生甘草资源日益枯竭,因此开展甘草的人工栽培变得十分必要。
甘草主要生长在我国的“三北”地区,适应性强,能够在不同的土地环境中生存。它偏好生长在弱碱性沙地、草原、沙坨、河岸及荒漠等地,甚至可以在一些粮食产区的黑土地上同样达到高产。
人工栽植甘草时,最佳的方式是进行育苗移栽。通常可以在苗圃中育苗约一年,待苗木成熟后选择合适的季节将其移入大田。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育一亩苗可以移栽5亩到7亩,相比直接播种的方式,成品等级率更高、收获效率更高。
栽种甘草时,选择土质肥沃、质地疏松及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地非常重要。在整地时需要深翻约40厘米,并且每亩施用3立方米的优质农家肥和20公斤磷酸二铵作为底肥。整地完成后,需将土地形成宽65厘米的垄,并做好镇压,待播种。
甘草的播种可选择春、夏、秋三个季节。在秋季播种时,应在地面封冻前进行。播种时需用犁开20厘米宽的沟,均匀播撒经过杀菌剂处理的种子,覆盖2厘米的土,并随即镇压。每亩的种子播种量为5公斤到8公斤,适宜的土壤湿度下10天左右即可出苗。
甘草幼苗出土后,需定期检查幼苗生长情况。若存在死苗现象,应及时用药剂进行处理,以避免损失。此外,随着甘草的生长,需定期追施尿素和除草,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甘草在移栽时,需保留根芦头以上约5厘米的茬和横茎,确保这些关键部位不被损坏。此外,株距应保持在10厘米,覆土深度为10厘米,以帮助植物快速定根。
甘草一般在移栽后的第二年秋季即可收获。采摘时,通常在10月份用犁将甘草根挖起,去除多余泥土,并按等级分捆晒干。由于野生资源的逐渐减少,甘草的人工栽植正在快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正确的栽培和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甘草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