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又称元参、乌玄参、浙玄参,是一种属于玄参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医学中,玄参的根部被广泛应用于药材,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糖类、氨基酸及挥发油等。其味道偏甘、苦、咸,性微寒,能够起到滋阴降压、润燥生津和解毒利咽等多重功效,主治的病症包括温病烦渴、咽喉肿痛、阴虚火旺、潮热盗汗、目赤失眠、淋巴结核及津亏便秘等。主要产区包括浙江、安徽、贵州和湖南等地。
玄参的株高一般在50到150厘米之间,根部呈椭圆柱形或纺锤形,外表为黄褐色,且常常分叉。它的茎直立,有四棱形,叶子对生,形状为卵状椭圆。边缘略带钝锯齿,叶片底部有稀疏的细毛。玄参的花序为聚伞状,呈圆锥形,花的颜色为褐紫色,雄蕊数量为四枚,子房上位,合计有两个室。每年的花期从7月至8月,果期为8月至9月。
玄参是一种深根性植物,喜好温暖湿润的气候,同时具备一定的耐旱耐寒能力。它的出苗时间在气温达到12℃时开始,而在20-27℃时,茎叶生长较快。根部的生长在地上部达到生长高峰后逐渐加快,最适宜的根部生长温度在21-26℃。玄参的生长周期从3月至11月,其中3月至5月为苗期,5月至7月为茎叶生长期,7月至9月为块根的膨大期。
玄参对土壤适应性强,可以在平原、丘陵及低坡地栽培,但以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好。通常建议在前茬作物上避免种植白术,以减少病害。整地时需施加优质有机肥和三元复合肥,并进行深耕和细耙整平。
主流的繁殖方式为子芽繁殖,也可采用种子繁殖。子芽繁殖通常在南方选择冬季种植,而北方则选择春季。
包括中耕除草、追肥、培土护芽等。除草时需保持土壤的疏松性,追肥要分多次进行,并在每次追肥后浇水,而培土则能够有效保护芽头和促进块根的生长。适时的排灌和病虫害防治也至关重要。
芽头繁殖的玄参应在当年霜降前后进行采收,而种子繁殖的则通常在第二或第三年采收。采收前需割除地上部分,挖出参根,进行加工。
加工时需将收获的参根晒干,并注意避免霜冻。通过堆闷和烘干的方式,使块根内部变黑,确保药用的质量。高产量的情况下,鲜品产量可达到11250-15000千克每公顷,干品的产量则为2250-3000千克每公顷。
在采收季节,应严格挑选无病、健壮的子芽作为种芽。贮藏时,选择一个通风良好的地方放置,并妥善覆盖以防冻害,确保种芽的存活率。
上一篇:中药材的初加工及安全贮藏
下一篇:种植中药材知母 田间管理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