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竹笋因生长迅速和经济效益高,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竹类经济作物。在进行高产栽培管理时,有几个关键技术要点需要掌握。
在进行甜竹笋的种植之前,首先要做好竹园的规划。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坡度变化,合理确定定植的株行距和密度。一般推荐采用6米×3米的株行密度,这样每亩大约可以种植37株。在条件较好的环境下,可以采用宽行密植法,按6米×2.5米的规格,每亩种植约44.4株。
挖穴是种植的基础,其长、宽、深的标准为80厘米×60厘米×60厘米。在挖穴后要曝晒土壤,再放入10-15公斤的腐熟堆肥或有机肥作为基肥,为幼竹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选择健壮且无开花的竹丛中的一年生幼竹进行栽植。这些幼竹的直径一般在4-6厘米,并应在清明节前后的雨季进行移植。除了幼竹繁殖,还可以采用杆植法,但这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可能会导致竹苗开花而造成损失。
栽植时可以采用幼竹与地面呈约25度的斜植方式,该方式优于直位栽法。这样可以减少阳光直晒、降低水分蒸发,并让每节接近土壤,有助于提高成活率。此外,植后要及时灌水,并覆盖草料以提高土温,从而保障竹苗的成活率。如果在植后一个月左右萌发新芽,可以用1%尿素水溶液进行灌竹,以促进其生长。
在甜竹笋种植后的管理中,除草、中耕、灌溉和施肥都是不可忽视的环节。首先,在植后当年的6-7月份要除草,两次进行,冬季则可利用农闲进行一次灌耕,改善土壤性质。
其次,在3-5月雨季来临之前,应每周或隔周灌水一次,以促进竹笋的早发;利用竹林内落叶和杂草覆盖周围土壤,每丛约需覆盖60公斤,每年进行3次,以保持土壤湿润。如果覆盖材料不足,可选择培土。施肥应采用环施法,每丛施20-30公斤的腐熟堆肥和5公斤的复合肥,配合适当的灌水和降雨,通常在3-9月施肥3-4次,以提高肥效。
最后,每年在白露前后,应选留部分竹笋任其生长,这样可以把养分吸收用于竹材的生长,从而影响发笋的数量和效益。
上一篇:毛竹笋林的选址与春季养护策略
下一篇:竹笋加工的细节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