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笋夜蛾(Kumasiakumaso Sugi)属于鳞翅目夜蛾科,主要分布于日本及中国的江苏地区。这种害虫主要侵害各种竹类植物,特别是淡竹、刚竹、乌哺鸡竹和毛金竹等,其幼虫通过蛀入竹笋内部来为害。受害的竹笋往往变得退化,严重时影响竹子的质量。
成虫体长与翅展差异明显,雌蛾体长约22毫米,翅展达48毫米,而雄蛾体长约19毫米,翅展为42毫米。触角呈丝状,胸部背面为淡灰褐色,足部颜色也为灰褐色,阳节呈淡棕色环纹。前翅为暗棕色,两侧具棕色及黑色标志、不规则波浪形的内横线及淡黄色环纹,肾纹灰黄色并附有黑边。
卵的初期为米黄色,孵化时转为淡褐色,呈扁椭圆形,约0.9毫米长。幼虫在老熟时平均长达35毫米,头部呈桔黄色,身体呈淡青灰色,背面和侧面带有淡红紫色,且较为光滑。幼虫在笋中度过3个龄期,每个龄期约5-6天,最终形成蛹。
淡竹笋夜蛾每年仅发生一代,以卵形式越冬。通常在4月上中旬孵化,5月入笋为害,蛀入时间为15-25天,而后化蛹,羽化时间大约在6月的上中旬。
为有效防治淡竹笋夜蛾,建议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如及时中耕松土、科学施肥和合理砍伐,保持竹林适当密度,以提升植株抗性。此外,加强竹林卫生,及时清理退笋和杂草,消除虫卵和越冬场所。
在竹笋出土前的3月中下旬,可在竹林及周边杂草上喷洒生物农药。常用的药剂包括20%杀灭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和90%敌百虫2000倍液,建议每7-10天喷洒一次,总共需喷洒2-3次,以有效消灭草上的幼虫。
综上所述,淡竹笋夜蛾是一种对竹类植物危害严重的害虫,通过适当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其对竹林的影响,保护竹子的健康生长。
上一篇:麻竹笋的夏秋季节土壤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