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黄是指在无光照条件下栽培的韭菜,其颜色淡黄,纤维少,口感鲜嫩,颇受消费者喜爱,属于较高档的蔬菜。传统的韭黄生产方式主要依赖于瓦筒软化、培土软化和搭建草棚等方法。近年来,农业技术部门推广了一种新技术,即使用黑色地膜覆盖,以提高韭黄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黑色地膜覆盖,能够有效提升膜内土壤的温度,通常可增加3至5摄氏度,促进韭黄的生长。使用因跳根而需更换的韭菜蔸,再用黑色地膜覆盖,能够实现反季节生产,通常在10月至12月上市,此时正值市场蔬菜淡季,售价较高,销售情况良好。此技术下的韭黄产量也很可观,头茬亩产可达700-750千克,第二茬为500-600千克,第三茬为200-300千克。
选择生长了约4年的韭菜地块,因跳根需要更换的地块通常能收获3茬韭黄。不建议在尚未进行换茬的韭菜地块进行反季节生产。
黑色地膜的覆盖时间通常为9月下旬到11月上旬,其中10月下旬的覆盖效果最佳。过早覆盖(9月中旬前)会因高温导致腐烂,而过晚覆盖(11月中旬后)则因韭菜的休眠而停止生长。使用竹架搭设拱棚,种植地需采用宽1.3到1.5米的分厢方式,每1.5米用黑膜覆盖,并用土压紧以防止漏光。覆盖前应避免在雨后高温或土壤过湿的情况下进行,以免造成烂蔸和死亡。
施肥应在覆盖前15-20天进行,采用沟施或穴施的方式,亩用氮磷复合肥30-40千克。需控制浇水,以防止土壤湿度过大。黑膜覆盖后不再进行追肥,以免因温度过高而导致氨气挥发,造成烂叶。病虫害的防治和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可参照大田韭菜的标准进行。
韭黄生长至25厘米左右,刚刚出现散墩现象及叶尖干枯,且表面有黏湿状时,需及时采收。若不及时采收,易出现腐烂现象。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降低,收获时间会相应延长,高温季节约需7-9天收获,最长不超过15天。
综合来看,通过掌握韭黄的栽培技术,农民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产量和品质,还能在市场淡季中实现良好的经济收益。
上一篇:韭黄生产中的草棚软化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