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区通过采用工厂化生产技术,实现了四季连续、批量高效地生产韭黄等软化蔬菜。这种生产模式因其高空间利用率、大作物密度以及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得韭黄的生长速度加快,最终产量显著提升。工厂化生产技术主要通过排开播种法,不仅可以实现全年供应,也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尽管这种技术的初期投资较高,但却为长期的高效生产奠定了基础。
在工厂化生产韭黄等软化蔬菜时,栽培设施可以选择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大仓库或宽敞的房屋。无论使用哪种设施,都要确保外层采用不透光的覆盖材料。例如,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外层可使用黑色塑料薄膜,内部可加装不透光的无纺布以增加保温效果。同时,为了防止光线进入,仓库和房屋的门窗需要使用不透光的门帘进行遮挡,确保生产环境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在栽培设施内,温度控制非常重要。冬季生产中,需配备暖风炉、暖气或电加温装置,以保证设施内的温度适宜。夏季则需要通过电力驱动的通风装置进行强制降温,维持适合的生长环境。此外,设施内还应设有自动喷灌设备,以定期满足韭黄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
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间,栽培架的建设至关重要。栽培架一般使用角钢焊接而成,通常高度为1.5-2米,宽度在50-60厘米,长度为1-1.5米,分为4-5层,每层高度为40-50厘米。架间留有足够的人行走道,以便于管理。在栽培架上,放置4-5层的栽培箱,栽培箱由塑料制成,箱高20-25厘米,宽40厘米,长50-60厘米,底部设计有排水孔,以确保水分的适当排放,并根据需要填充10-15厘米厚的泥炭或轻质基质,如蛭石和珍珠岩。
韭菜的种株通常在露地进行培养,基于与囤韭栽培相同的韭根作为枢纽。定植时,需要将韭菜种株放入装有基质的栽培箱内,定植方法与传统栽培类似。在定植之后,需及时浇水,并将栽培箱放在栽培架上进行管理。
定植后需立即在设施内遮光,昼夜温度应保持在20℃和15℃左右。每2-5天浇水一次,保持基质湿润,待出苗后可每10-15天施加一次营养液,推荐使用0.296-0.3%的多元复合肥或0.3%尿素液,促进生长。
经过20-30天的精心管理,韭黄便可开始陆续收获,保证新鲜上市。这一高效的生产模式不仅提升了货源的稳定性,也促进了韭黄的消费市场。
上一篇:高效种植玉米与韭黄技巧